3月17日,北京市教委通报了北京高中课改后的新高考实施方案。加之湖南、黑龙江、吉林和陕西,2010年高考又有五省市开始新课改启动以后的首次高考。至此,全国实施新课改高考已达15个省市。
北京新课改高考《考试说明》强调,语文科由以往“考查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改为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考语文阅卷标准的变化,再度引起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及语文教材的关注。我们以此为契机,来梳理一下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现状。
——编者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小学低年级一篇叫做《画》的课文。对一些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最早的关于哲理和思辨的启蒙。
课文就像是旧照片,总能勾起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绪。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最难忘的课文是时隔最远的中小学时代的课文。那些最早进入孩子幼小心灵的文字,无论多么浅显,都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最值得珍藏的财富。
在我国,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而且承载着文学、文化和文明。语文教材改革映衬时代特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不管是金庸武侠,还是网络语言,它们都以鲜活的形式,记录着中国社会行进的某段轨迹。
1987年版
1990年版
2001年版 (以上照片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