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为什么教师容不下学生们的课堂笑声

http://www.19mini.cn   2009-09-23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人民网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9月18日晚7时,家住宝安区龙华街道东龙新村的吴小姐左等右等,仍然没有等到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周铜放学回家。她和丈夫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当日上午,因为课堂上与
  9月18日晚7时,家住宝安区龙华街道东龙新村的吴小姐左等右等,仍然没有等到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周铜放学回家。她和丈夫赶到学校,发现儿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当日上午,因为课堂上与年轻的女教师发生口角,周铜被老师用扫把追打出教室。“有多深的仇恨,不能好好说,要这样打我们的孩子?”吴小姐要求校方给个说法。(《南方都市报》9月21日)

  常言道“教不严,师之过”。学生课堂上的哄笑,的确是打乱了课堂的分寸,老师对于滋事学生的敲打要说不无道理,然而,居然还有学生不服管教继续与老师口角,“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师的尊严和地位受到公开挑衅,假如继续放任不管的话,课堂岂不彻底乱套,这课还真是没法教了。如此看来,老师打学生,未必不是出自“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因此,仅仅单方面去责怪老师出手太重,的确并非问题的全部,至少,违反课堂纪律,还顶撞老师的学生,当然并非毫无过错。

  诚然,学生免不了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上学的目的,教师的职责所在,也的确是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与错误行为,以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理所当然有教育学生的权力。不过,教育学生的方式固然可以有多种选项,或软或硬还是软硬兼施,也都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教育策略。然而,体罚的方式恐怕并不恰当,即便并未完全过时,就算依旧不乏效用,至少也应该被慎用才是。某种程度上,当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居然是大打出手,甚至导致学生受伤时,不仅是黔驴技穷的表象,更不可避免的造成师生对立,教育效果无从谈起不说,恐怕更将激发学生逆反心理。

  再回到事件本身,在不少人看来,课堂上的哄笑的确不成体统,令人无法容忍。不过,课堂是否必须禁止笑声,非得正襟危坐,其实本身更值得商榷。从学生们的个性来看,严肃的课堂其实未必有助于他们消化知识,过于死板沉闷的教学方式,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寡淡无味,提不起兴趣,消化不良更将难以避免。相反,假如课堂能够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并且能让学生笑得出口时,哪怕学生的笑与课堂无关,甚至因为老师的犯错和疏漏,其实都未尝不是好事。笔者有一位中学老师,课堂上常会出些洋相,学生也都拿他当开心果,他也并不介意学生的哄笑,尽管这位老师教书并无太多过人之处,但学生这门课的成绩却是最好的。可见,很多时候,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恰恰来自于老师的幽默,课堂上能够自由和开心,也未尝不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既然如此,课堂的笑声其实没啥大不了,甚至未尝不是件好事,作为老师,倒是不妨容得下学生的“哄笑”。 (本文来源:人民网 )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