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和《阿Q正传》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中学教材中应该收录哪些鲁迅作品?篇幅多少比较合适?鲁迅作品是否过时了?各种质疑和讨论的声音一时四起。
不过,日前人教社对此作出了回应,否认鲁迅将被剔出语文教材,只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篇目作了一些调整,从数量上讲,鲁迅作品数量在初中课本基本保持不变,在高中课本中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
如果语文课本中缺了鲁迅,你会觉得遗憾吗?日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数量减少了。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各类鲁迅作品被改动了,这也引发了争议。
事实上,在这之前,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也曾被传要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金庸的一些优秀武侠作品,这也一度引发各类评论。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时代的变化。”据了解,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篇目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选文的范围,增强了时代感。
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到底有没有减少?据我市语文老师介绍,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课本中选得最多的,但选择的篇目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初中课本中鲁迅的文章基本没变,高中课本中的作品略有减少,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增选了新篇目。
说起鲁迅,部分学生曾“怕”过
说起鲁迅和鲁迅的文章,部分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南苑中学初二学生任豪说,鲁迅的作品是最难理解的,除了文字晦涩外,最难以理解的还是文章中包含的那些强烈情感,这对于时下不少中学生而言,很难产生共鸣。
读者范徐平表示,以前他上语文课,最怕的是鲁迅的文章,比如《阿Q正传》,在短短两三堂课,就要理解其中的各种涵义和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实在太难了。而且,鲁迅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不仅要背下“文章表达了……,反映了……”,有时候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太痛苦了。
时下,很多学生还把鲁迅的文章看成是“革命檄文”,认为鲁迅的文章太偏激了。对此,有人认为鲁迅的作品与“时代发展有隔阂”,是决定将其部分作品删减的另一个原因。
调查:多数人不赞成减少鲁迅作品
“英国的学生都要学习莎士比亚,德国学生都要学习歌德,俄罗斯学生都要学习托尔斯泰,中国的学生也要学习鲁迅。鲁迅作品入选高中教材,曾经陪伴几代人的成长。如果对鲁迅作品进行改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更优秀的替代作品出现,那鲁迅的作品还是不应抛弃。”网 友“深海”认为,如果抛开政治成见,适当增加胡适等大师的作品,也许对学生也不无裨益。
网友“礼让三分”认为,鲁迅代表的是中国不屈的精神,如果不学鲁迅,将是中国学生的一大遗憾。
网友“天大地大”说,鲁迅文学作品不仅属于一个时代,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学术价值不容轻视。没有一定的国学功底,就欣赏不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就是要像鲁迅那样去思考。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