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将至,大街两旁早早地挂起了大红灯笼,为节日的小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漫步灯下,想象着如潮的人流和几天之后才会摆放的各种各样的灯笼,不觉对元宵节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观灯经历。几年前一个正月十五的傍晚,天阴阴的,偶尔还有零星的雨点滴落,只有几家住户的校园里冷冷清清的。那时学生还没有开学,回家过年的人大都没有返校,只有几个常住学校的人聚在家属楼下的枯草地上闲聊,他们感叹着春节之后的元宵节不够热闹,不像过节的样子。有人提议不如到城里去观灯。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响应,大家一致要一起去。临出发时,又都犹豫了,天这么阴,要下大了,岂不被淋?转念一想,现在是春天,春天的雨,要下,也是毛毛雨,不会打湿衣服。于是大人和小孩一共八个人,骑着摩托车出发了。
将近一小时,我们到了县城,大街上的人熙熙攘攘,但好像是没观灯这回事,也没见灯的影子。难道今年没有灯了?有人疑惑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时间未到,要等天黑以后才行。众人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相约到小饭馆先美美地吃上一顿。
吃毕,已是晚上八点多鈡,在灯光的映照下,地上闪着亮光,雨下大了,还能听得出声响。一行人又担心起来,但还是谢绝了朋友要找雨伞的好意,骑着摩托车来到街上。街上此时却是另一番景象,人流像是潮水一样,有秩序地向最中心的步行街涌去。我们也随了人流拧小了油门缓缓前行。到了灯展处,人更多得塞满了街巷。交警们穿着雨衣,横着站成一排,组成一道人墙阻止车辆进入。怎么办,进不进去?大家商量开了,要进去的话,摩托车没法办,再说停一会儿要下大了,得淋着回去。要不进去的话,大老远跑来,不看一眼就回去,也太遗憾了。最后一致认为,既然来了,想办法也要看看。有人跳下摩托车查看地形,发现人流大都从一商铺门前经过,那儿的宽度刚好能容摩托车通过。于是众人纷纷推了车从商铺门前过去。里面的人更多了,一团团的围聚在摆放的灯盏前面,指指、议论,言语间满是热衷与好奇。夹在人群中,得时时小心了,前面的人动你才能跟着动,前面的人停你也得跟着停,稍不留意,就会碰了前面人的头,或踩了后面人的脚。我因为不用推车,就拉了儿子随着人流,从西往东,一盏一盏细细看去:挥舞金箍棒的悟空,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腆着大肚的弥勒佛,手举利斧的盘古,引得大人们啧啧称赞,引得小孩子们纷纷拍手叫好。儿子更是在那盏孙悟空的灯前,赖着不走,还伸手摸了摸它的金箍棒,大有想拿走的架势。我不得不小心着不让人踩到,还要拉动赖着不走的儿子。看完了南边的,儿子又要再回过头,从东往西,看北边的。就这样,全部看下来,头发上挂满了不知道是汗珠还是水珠,脚上连裤腿上都蹭满了泥。
回家的时候,八个人中两个有事,岔了道,说好在哪儿会合,结果到会合的地方,连个人影也没见。剩下我们一家三口,在乍暖还寒的春夜里冒雨前行。行到半路,同事的摩托车轮胎忽然漏气,好不容易找到一修车处,叫醒了早早入睡的人,折腾了半天,方把车修好。
回到家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多,校园里静悄悄的,一切都入睡了。走到那个半路上岔开的邻居门前敲敲门,他们在里面答应着,知道已经回来了,遂放了心。拉亮灯,摸摸穿着厚厚棉袄的胳膊,都湿透了,用力一按,还有水滴下来。
几天后,在办公室说起来,才知道淋雨的不只我们几个,还有几个同事也去了,一样是狼狈不堪。
几年后,我们搬到了城里,有了更多元宵节观灯的机会,我可以更加从容,或独自优雅漫步,或二三好友同行,但是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次独特的观灯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想想,那些灯笼并无特别精巧出奇之处,有的甚至很粗糙,和现在的比,差了很远的距离。之所以让人时时忆起,我想是有曲折经历的缘故吧。大凡世间事,唯其曲折,方知求之不易,方能永生不忘吧。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