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著导读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http://www.19mini.cn   2008-10-14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吴晓飞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内容提要] 英国青年鲁滨孙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
[内容提要]
 
英国青年鲁滨孙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孙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孙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孙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受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的海上历险经历启发而写成的。书中主人公鲁滨孙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而笛福也因本书的成功而被喻为“英国小说之父”。
笛福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当丰富,年轻时在多种行业中谋过职,混迹于复杂的英国政坛,甚至为政客们充当秘密情报员。年近花甲时,他提笔创作《鲁滨孙飘流记》,获得极大的成功,并因此奠定英国小说鼻祖的地位。《鲁滨孙飘流记》是笛福文学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到20世纪初,己出版译本或模仿本至少达 700种之多。
 
[作者生平]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笛福到了晚年才开始创作他的那些长篇小说,写《鲁滨孙漂流记》的时候他已是59岁了,此前他也许从未想过当个文学家。
 
[经典片段]
 
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这是一个最荒谬的办法;但是我心里已经着了迷,便不顾一切地去进行工作。我砍倒了一棵杉树。我相信连所罗门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在靠近树根,它的直径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径是四尺十一寸,然后慢慢细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费了无数的劳力,才把这棵树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难尽的劳力,才把它的树枝和它那四面张开的巨大树顶砍了下来、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我做这一步的时候,并不用火去烧,只用槌子和凿子把它一点一点地凿空,一直把它造成一个很体面的独木舟,其大可以容纳二十六个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东西装进去,我完成这个工程之后,对它非常满意……
 
[妙语佳句]
 
☆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
 
[相关趣典]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人称“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孙漂流记》。
 
[阅读指导]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孙这个典型人物,他不仅赋予鲁滨孙种种人类优良的品质,像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并使他具有一个“理想的”资产者所应有的一切特征:实干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严谨等。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鲁滨孙的坚毅的性格,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用整整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却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船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出出来。
读罢《鲁滨孙飘流记》,读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真实具体、亲切自然,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不忍释手。这主要是因为笛福采用了“我”来叙述和回忆,给读者讲故事,并且经常取证于鲁滨孙的日记,将人物细微的思想活动刻画得纤毫毕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是使小说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笛福把年轻时在报社工作时练就的写实文风成功地引入这部小说,因此,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孙飘流记》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事物一五一十地描摹。面对准确、细致的特征描写和形象刻画,读者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假,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还保持着巨大的魅力。
《鲁滨孙飘流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但是其深层的吸引力却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的孤独感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共鸣。其实每个身处闹市的人又何尝没有孤独的感受,而流落荒岛的鲁滨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知音,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喜爱这本书呢?
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鲁滨孙”这个前无古人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它具有相当典型的代表性: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白手起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让人们,特别是满脑子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他。
《鲁滨孙飘流记》引起许多作家竞相模仿,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就受了它的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中曾将它作为爱弥儿J5岁时的必读书:此书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思想家也常常从中汲取养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多次引用鲁滨孙的故事来分析资产阶级的本性。《鲁滨孙飘流记》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名著。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