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题】
1.填空题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中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2) 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塞尔,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3)潜艇的主人是尼摩,他会说4种语言,分别是法、德、英、拉丁。
(4)鲸鱼用肺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诺第留斯号。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6)本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摩、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7)书中人物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9)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鹅掌菜。
(10)书中主人公海底环球旅行时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2.选择题
(1)(B)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康塞尔 B尼德·兰 C阿尤纳斯
(2)尼摩船长在海底用(A)做的笔写字。
A.鲸鱼骨头 B.鹅毛 C.塑料
(3)“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B)。
A.阿龙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4)诺第留斯号是用(A)作为动力源的。
A.电 B.太阳能 C.海水
(5)诺第留斯号最快时速是(A)海里。
A.50 B.500 C.5000
(6)诺第留斯号总计费用是(C)法郎。
A.225万 B.100万 C.500万
(7)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C)
A.兔子 B.水獭 C.鲨鱼
(8)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B)
A.鲨鱼 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被炸弹轰炸
(9)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B)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3.简答题
(1)简述《海底两万里》广为流传的原因。
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如勇斗鲨鱼、搏杀章鱼等惊险情节。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文中的诺第留斯号就是作者的想象,但又无处不展示科学依据。③人物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从文中尼摩船长将沉船中的财宝送给贫苦的人看出。
(2)请结合小说的情节说说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②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③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④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有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⑤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意;⑥从“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可以看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3)你能说出《海底两万里》中最吸引你的三个情节吗?
①尼摩船长勇斗鲨鱼救采珠人。②尼摩船长哀痛地带着送葬队伍,把重伤致死的船员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瑰丽无比的珊瑚树林里。③尼摩船长沉着镇定,领导大家摆脱南极冰山之困。④击退土著人围攻。
(4)读过此书,你怎样看待想象和科学的关系?
此书不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它还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5)你认为尼摩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6)《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 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7)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三次。
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