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著导读

《红楼梦》欣赏琐拾

http://www.19mini.cn   2012-03-12 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李延祜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乘着酒兴,干脆到西院去会贾珍。他认为藏藏躲躲倒不好,“索性破了例就完了”。贾珍一听到贾琏的声音,“唬了一跳”,见了贾琏,“羞惭满面”,贾琏却笑道:“这有什么呢!咱们弟兄从前是怎么样了?大哥为我操心,我粉身碎骨,感激不尽。大哥要多心,我倒不安了。从此,还求大哥照常才好;不然兄弟宁可绝后,再不敢到此处来了。”说着便要跪下。贾珍连忙搀他起来,说:“兄弟怎么说,我无不领命。”贾琏忙命人。“看酒来,我和大哥吃两杯。”两个衣冠禽兽的灵魂真是暴露无遗。

贾琏原来也是不同意“二马同槽”的,可是他终究比驴夫高明,想出了二马同槽的办法,那就是让贾珍和尤三姐“成了好事”,这样各有所归,撕下面皮,“吃个杂烩汤”,彼此也就可以“两无碍”了,“二马”。也就可以“同槽”了。贾琏要求二人狼狈为奸,“照常才好”;贾珍求之不得,“无不领命”,这对难兄难弟终究破了二马不同槽的例。

他们的识见确实比驴马“高明”,然而j行径却不如互相蹄蹶不能同槽的畜牲。至此,作在马棚一段文字的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贾府几个“演员”

人们赞赏《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是不动声色。在《红楼梦》中同样不乏这种精彩的片段。作者往往在克尽封建礼教的庄严中杂以冷冷的讽刺,在那些伪道学的面孔上点上一个白鼻子,一下子就揭穿了富而好礼的缙绅之家的虚伪。

贾敬死了,贾珍、贾蓉父子正巧不在家,噩耗传来,“贾珍父子星夜驰回”,足见孝心之重。当在途中听说家里接来了尤二姐、尤三姐时,贾蓉“听见两个姨娘来了,喜的笑容满面。”顺笔一点,贾蓉孝心的虚伪立现。

父子“一日到了都门,先奔入铁槛寺,那天已是四更天气,坐更的闻知,忙喝众人来。贾珍下了马,和贾蓉放声大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起来,至棺前稽颡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哭哑了方住。”经苫块,孝心何等虔诚!可是贾蓉一听贾珍让他回家料理停灵之事,可以见到两位姨娘,“贾蓉巴不得一声儿”,马上回去找两位姨娘调笑。在这期间,贾珍父子“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这时作者又悄然插入一句:“人散后,仍乘空在内亲女眷中厮混。”曹雪芹善于在这些人装得一本正经的时候,突然撩起他们道袍的一角,露出他们满身的疮痍。

如果说《红楼梦》对贾珍等纨绔子弟往往是在他们装正经的当儿偶而猛刺一针的话,那么对贾政这样的道学先生,就完全是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而内含的嘲弄尽在不言之中。

一次节间贾府猜谜语:

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的慌。你要猜谜儿,我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受罚。――若猜着了,也要领赏呢!”贾母道:“这个自然。”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灯谜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会意,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献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盒,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心中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

这真是一段绝妙的相声表演,一幅漫画。深刻之处,在于贾政明知谜底是荔枝,却“故意乱猜”;贾母明明是宝玉告诉了她谜底,还要装模作样的猜中,更可笑的是贾政还要奉承一句:“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中。”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要捅破这层矫情的薄纸,都在一本正经地演戏,像是一个化装舞会,人人戴起假面具。母子之间没有一丝真实的感情,却要人为地制造一种母慈子孝充满天伦之乐的气氛。表面的真诚掩饰着内心的虚伪,个中人煞有介事,旁观者哑然失笑,无需作者点明,嘲弄讽刺的意味由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