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著导读

《红楼梦》欣赏琐拾

http://www.19mini.cn   2012-03-12 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李延祜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  
 

但是李纨终究是一个年轻女子,她的精神生活并未完全干瘪。她喜欢栊翠庵的红梅,要宝玉替他折一枝来插瓶。探春起海棠诗社,李纨不会作诗,却自荐作了掌坛社长,并把稻香村作为社址。还说:“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闹什么,因而忘了,就没有说。”可见李纨是热爱生活,不甘寂寞的。这不禁使人想到了那几百枝如“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喷火蒸霞”把春意写得异常热闹,与泥墙、茅屋、青篱、土井、桔?的色调大不相同。当然,杏花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寓田园风光之意。可是在泥墙之内,探头而出的杏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那么这如火蒸霞的杏花,是否可以说对李纨青春守寡,又不甘孤寂的心情有着映照意义呢?

林黛玉、刘老老贾府门前所见

《红楼梦》第三回中的林黛玉、第六回中的刘老老都是初进贾府。由于她们出身、地位、阅历的不同,在贾府门前所见也就有同异之分。

林黛玉到了贾府门前,从轿子的纱窗里首先看到了什么呢?

忽见北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刘老老进荣国府之前,在大门口又看到了什么呢?

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

林黛玉母亲生前曾对她说过:“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她近日见到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天亲临贾府,而且又是在母亲死后来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小心谨慎,给自己定下了座右铭:“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无怪这位心情紧张、忐忑不安多病孤弱的少女临到贾府大门时,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三个“兽头”。而且是“忽见”。“忽见”反映了她心情的极度紧张。“狮子”和“兽头”像突然拉近的电影镜头一样,向林黛玉迎面扑来。未进贾府,却在她心理上已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对刘老老来说,这对石狮子并没引起她特别注意,也不过是作为贾府的标志存在的。她还到石狮子旁边,窥探了荣府。“大石狮子”的“大”不见了,失去了它的威严。这种石狮子在大户人家的门前、寺庙门前是经常出现的,对于识多见广的刘老老不会感到它的可怕和好奇。相反,她却注意到了“满门口的轿马”。刘老老生活在农村,农村富贵阔绰的标志之一就是轿马的多少,地主豪绅也往往以此骄人。刘老老对这些东西感到兴趣是很自然的。

对林黛玉来说又不然。她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出门都是以轿马代步,这些交通工具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在贾府门前林小姐就没看到这些,林黛玉看到了“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的人”,只觉得他们穿着华丽考究,并不感到他们威严可怕。林黛玉终究是小姐,来到贾家虽是客居,对贾家奴仆来说她仍是主子,所以对于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守门奴仆自然不会有畏惧心理。

在刘老老眼中这帮人又是另外一种形象:他们“挺胸叠肚”“指手画脚”“说东道西”,显得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的爪牙,直接危害百姓的鹰犬。下层劳动人民最痛恨最害怕他们。在刘老老看来这些人自然是趾高气扬,气使颐指的一副神态了。林黛玉、刘老老在荣国府门前所见有同有异,同中有异,这些都反映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

人物眼中景因人有详略

林黛玉初到荣府,到荣禧堂拜见贾政、王夫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边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要圈椅,又有一幅对联,乃是乌术联髀镶着錾金字迹,道是:

座上珠巩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是“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