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唐的绰号:从“尺八腿”到“赤发鬼”
刘唐是七星聚义时的第一批好汉,在梁山好汉的许多重大活动中,刘唐都是重要角色。那么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否有其原型呢?
《宋会要辑稿》第177册兵11之16叶记载:“至和二年(1055),七月十一日,以博州氏蒋宪为三班奉职东西路安抚司指使,仍就赐笏,以告获京东剧贼刘唐等五人,特录之。”王利器先生认为,虽然刘唐被蒋宪捕获的时间距宋江起义的时间长达六十余年,但当时刘唐在京东一带活动,而且被视为“剧贼”,那么想必会有许多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而京东又是宋江活动的地带,所以《水浒传》的作者就把刘唐捏合为三十六天罡中的一员,写成了梁山好汉刘唐的故事。这个猜测是比较合理的。
至于刘唐的绰号,人们一直没有谈到。在龚圣与的赞词中,刘唐的绰号叫“尺八腿”,赞词说:“将军下短,贵称侯王。汝岂非夫,腿尺八长。”赞词的内容集中在刘唐的外形特征上,特别强调了刘唐是个腿短的矮子。前两句是说他下身短小,却贵称侯王。后两句说尽管他只有一尺八寸长的腿,但难道说他不是一位壮夫吗?所以赞词主要是说刘唐虽然身材短小,但却命比侯王,英勇无比。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刘唐的绰号就变成了“赤发鬼”。这“赤发鬼”与“尺八腿”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不知为什么刘唐的绰号由“尺八腿”变成了“赤发鬼”。但有一点非常明显,就是二者是完全谐音的。有可能在梁山故事流传的过程中,由于谐音的关系,刘唐的绰号由“尺八腿”变成了“赤发鬼”。至于“赤发鬼”一名的来历含义,查张衡《西京赋》:“朱鬓△髽,植发如竿。”意思是说鬓角一片红色,每根头发都像站立的竹竿。这大概就是刘唐“赤发鬼”绰号的来历。后来《水浒传》中的刘唐形象,就是根据这个赤发鬼的形象设计的。只是将他的绰号解释为“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
●杨雄为什么叫“病关索”?
杨雄的绰号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叫“赛关索”,赞词说:“关索之雄,超之亦贤。能持义勇,自命何全?”这里并没有解释关索的意思,但却点明了关索是一员猛悍的勇将。在《水浒传》中杨雄的绰号变成了“病关索”,书中的解释是,“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从这里可以知道的是,关索也是一身好武艺,但面貌却不黄。但关索到底是什么人,还是一无所知。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七则怀疑关索在历史上未必实有其人。那么关索到底有无其人,为什么要用来作绰号呢?这个问题后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在宋代的各种典籍中找到十几个以“关索”为绰号的人,说明关索在宋代是人们崇拜的人物。余嘉锡还在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上找到了关索的身世,原来他是三国关羽的第三子。但因为《三国演义》的祖本,产生于元代至治年间的建安虞氏《全相三国志平活》和明代弘治年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两部书中没有提到关索,所以余嘉锡认为关索是后来民间传说的产物。但这个看法很快就被后来发现的各种文献所推翻。
周绍良《关索考》(载《学林漫录》第二集)一文援引了王古鲁在日本见到的几种明代刊刻的《三国志传》旧本,其中有“花关索荆州认父”一段故事,说明毛宗岗并不是没有根据地编造。可以支持周绍良这个说法的有力证据是,1967年,上海嘉定县出土了一批明代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和传奇刻本,其中就有《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一篇。另外,在有关西南地理的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关索故事的记载。大意是说关索随诸葛亮南征有功,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庙祭祀。《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九十二“安顺府山川条”:“关索岭,在镇宁州西三十里,顶建御书楼,有圣祖仁皇帝题‘黔南锁钥’四大字。《明一统志》:在顶营司东,势极高峻,周回百余里,上有关索庙。”看来,关索传说作为诸葛亮故事的副产品,广泛流传于滇黔地区。所以关索即使历史上没有其人,至少也是宋代以来流传较广的故事。
那么关索为什么又叫“花关索”呢?王古鲁所见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闽建郑少垣联辉堂三垣馆刊本《新镌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中,关于关索与父亲关羽见面的一段记载是:“关公沉吟半晌曰:‘吾逃难时,妻小果有怀胎三个月。但此子既是吾儿,宜姓关,如何姓花名关索?吾故不敢遽认。’张飞复问其故。索答曰:‘七岁时元宵玩灯,闹中迷人,索员外拾去,养至九岁,送与班石洞花岳先生学习武艺,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原来,“花关索”这个名字是关索父姓与两个养父姓氏的合称。
综上可以推测,因为关索故事是宋代流传很广的传说,所以很多人喜欢把他用在绰号中,并以“赛关索”、“病关索”、“张关索”、“李关索”等以示区别。这就是杨雄绰号的由来。
●孙立及其“病尉迟”绰号的由来
宋代历史上名叫孙立的人有三个:一个是绍兴元年(1131年)先受招安后又重新造反的邵青之同党,事迹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七;一个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抗击金兵的淮南水军将领,事迹见《宋会要》第一百八十一;还有一个是南宋初年为盗,三十年后为安丰军钤辖的人。这三个人或武或盗,时间上与宋江起义相去不远,或许其中一个就是《水浒传》中的孙立。
孙立最早的绰号叫“石头”。《醉翁谈录》着录的宋代话本目录中就有《石头孙立》一篇,一般都认为这个孙立就是《水浒传》中的孙立。然而因为这篇话本已经失传,所以他为什么叫石头也不得而知。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大宋宣和遗事》中,孙立的绰号已经变成“病尉迟”。不过,《大宋宣和遗事》中描写孙立造反的原因是反对“花石纲”,或许“石头”这个名字和“花石纲”有些关系。到了《水浒传》中,孙立的绰号不仅变成了“病尉迟”,而且他上山的原因也由反对“花石纲”变成了为解救解珍、解宝上山。可能这正是他的绰号改变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孙立的绰号叫做“病尉迟”呢?这是模仿隋末起义军中尉迟敬德的名字而来,因为尉迟敬德善用鞭,孙立也善用鞭,所以以之为名。龚圣与赞词说:“尉迟壮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国功可成。”然而,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出,因为新旧《唐书》中没有记载尉迟敬德用铁鞭,所以认为这是小说家的编造。其实这是多余的认真,历史上的尉迟敬德是否用过铁鞭,对于我们欣赏小说实在是无关紧要。况且,在其他历史文献中也可以找到尉迟敬德用铁鞭的记载。张文檒《螺江日记》卷八说:“唐李昌府《铁马鞭诗序》云:‘长庆二年,义成军节度使曹华进献,且云得之汴水,有字刻云:贞观四年尉迟敬德。’”尽管这个诗序对大多数《水浒传》的欣赏者无关紧要,但对于那些吹毛求疵、考据成癖的人来说,或许多少能堵住一点他们的嘴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