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品风格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他善于把一些日常琐事讲得娓娓动听”,“注重描述人生的感性真实”。莫怀戚更热衷于对都市普通男女的“积极”(或嚣张)的生活欲望(尤其是性爱的欲望)与骚动进行开掘与表现——这就是莫怀戚小说创作的个性之所在,也是他可以立足于当代文坛的“本事”之所在。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籍丰富。
五、作品选读
花样年月
莫怀戚
下午五点,栀子吩咐伙计们准备晚餐营业。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东海已在首都机场降落,奔她而来。但她不知道。
她在盼“那个人”的到来,“那个人”是个很挺拔的男子。栀子是纯粹的南方人,但她不喜欢南方男子:不但瘦小,而且委琐。
说不清是不是因为这个,她到北京开酒楼。她在人民大学学了四年营养学,对北京也很熟悉。选了魏公村这块地方,让附近的大学师生来吃她的川菜。川菜便宜。
栀子出门张望。她很有活力,所以性子急,好动。她的妹妹月季和她大同小异。他们两姐妹嫁了两兄弟。她们的父亲,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一生只喜欢两件事:研究斯宾诺沙(荷兰伦理学家)及其代表作《伦理学》;还有就是养花。他说:就算生的是儿子,也要用花来起名。
有这样的父亲,栀子的气质自然高贵,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尤其惹眼。美国汉学家罗伯特·欧文说中国的美女分布在长江流域。
所以,一辆挺不错的轿车立刻就在栀子脚边停下来了。不过,从车上下来的是她的丈夫东海,还有他的弟弟南海。
栀子有些猝不及防。但也不能说人家是突然袭击。但昨天打电话来说最近要到北京开个会,今天就来了,总之有点那个。
弟弟南海看破心思,就说:“我说要来干脆赶早,赶上香山红叶在。”后面这句像诗。南海是作家。
这两兄弟做派大不一样。弟弟有些油,走到哪里都很热闹;哥哥比较正经。栀子时常说小叔子“只可亲近,不可信任”。小叔子则涎着脸说能够亲近就够了。
哥哥东海已是教育学副教授。这是巧合,绝非为了取悦岳父。他性格沉静,像大理石。假如栀子性格如火,火能把大理石怎么样呢?
东海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是协调互补的整体。栀子在理论上同意这话,但实际上总有什么差一点点不过瘾的感觉。
但栀子还是很欣赏东海的。她对父亲说这个人有定力。“而且,这两兄弟,弟弟只是滑稽,哥哥才是幽默。”
八年前两校学生联欢,栀子和北大的东海认识了。四年前他们结婚,女儿飞飞现在已两岁。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