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家博览

塞林格与村上春树

http://www.19mini.cn   2010-03-23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毛丹青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他告诉了世界谁是垮掉的一代,谁是叛逆的英雄。在日本,因为村上春树是他最狂热的阅读者,不仅在2003年重新翻译了这部
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他告诉了世界谁是垮掉的一代,谁是叛逆的英雄。在日本,因为村上春树是他最狂热的阅读者,不仅在2003年重新翻译了这部原著小说,而且还跟人合著《塞林格战记》,把字里行间的原始感受说得非常透彻,成为解读塞林格作品的一大经典。

其实,村上春树解读塞林格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因为2003年的一段曲折经历。当年,村上春树花了整整三个月重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这本世界名著的日本版权落户于白水社,其他出版社谁也不敢问津。事后,村上春树承认自己想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愿望由来已久,不过,在他还未成名的时候,出版社十分冷淡,几乎都忽略了作为英文小说翻译家的村上春树的存在,这个经历让他很不爽。后来,他的愿望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这一期间得空儿就阅读塞林格的原著,尤其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爱不释手。最终,圆了他翻译塞林格这场梦的起始还是来自于白水社的一个电话。

村上春树在《塞林格战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白水社一个叫山本的编辑问我是否能为他们重新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对我实在是感激不尽的聘用,尽管一家出版社也许会出两个译本,一个是野崎孝的初版译本,一个就是我的,而且,这个对译者来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场面。所以,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两个译本共存,还不至于两败俱伤呢?当时跟出版社花了不少时间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等到搞定的时候正好是我刚写完《海边的卡夫卡》,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全身心的翻译工作之中。”

后来,当村上译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封面已经确定,即将诞生的时候,又有一个意外令村上春树郁闷。因为,塞林格的美国代理商通知白水社,这回只认可村上春树的新译本,但不认可他为此译本写的长篇解说。这个郁闷一直到《塞林格战记》重新把不见天日的长篇解说拿出来才让村上春树出了这口气!眼下,东京各大书店正在热销村上译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同时《塞林格战记》也一再增印,腰封上标明“收录了译者消失过的长文解说”。

村上春树赞美《麦田里的守望者》,认为塞林格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了深刻的真实。接下来,他的评价是:“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莫过于主人公从未长大这一点上,一个类型的错误老是犯来犯去,从来就没个结论。换句话说,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其实才是最有风格的小说。”

实际上,一个把写作当成老牛口水一样持续不断地往外流的作家与一锤定音的作家能有如此触电的契机,看上去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前者是村上春树,因要揭开少年时代为何随大溜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者是塞林格,把自己的人生锁定到了主人公霍尔顿的身上。另外,村上春树是一位写小说的工匠,生活起居近似康德,他不仅懂得异域文化中什么是实力,而且善于把握时机,这跟他写出小说必火是有直接关系的。

村上春树之所以看好塞林格,并不是单单从世界文学的大文本中解读,而是从他常年客居美国的经验中体会而成,他说:“塞林格让我感到温暖,《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再让自己觉得孤独。”

村上春树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名完全拒绝了意译,而采用了原著的书名《Catcher in the Rye》。

塞林格与村上春树 - 毛丹青 - 毛丹青的博客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