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品茶,源于父亲。父亲在报刊上多有新闻稿件及文学稿件发表,在茶香氤氲中,笔耕不辍。被他带入了茶的世界,方知茶的完美、脱俗。
闲来无事,我喜欢泡一杯香茗,看茶叶在沸水里上下翻滚、膨胀、舒展,然后释放出一道道缥缈升腾的水雾笼杯罩碗,让氤氲的茶香盈室,举杯浅啜,涩中盈甜含香的细流掠过舌尖入喉,再大的烦恼忧愁也都淹没在这清新爽口的玉液之中了。
茶喝久了,慢慢变成一种习惯,渐渐被茶所牵制,喜茶、爱茶,遇上了稍微懂品茶之人,总要温壶洗杯,泡上几壶好茶,茶入口,不忙咽下,只是含在嘴里,舌头抵住牙齿稍作停留再咽下,细品茶水过喉的甜味,一时间,唇齿留香,谈锋愈健,话题海阔天空,兴致盎然,相聚也变得其乐融融、怡然自得了。
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因此,品茶人数不宜过多,三、五知己足矣,团坐茶聊,看着清清的茶水,闻着淡淡的茶香,忆着悠悠的往事,品茶、品人生,感受和体验品茶带来的美妙意境。
茶水泡软了时光,也静好了华年,正所谓清茶一味,云淡风轻。
印象最深的是去云南旅游,进一茶室,音乐声中茶艺师唐装着身,笑容甜美,端坐在茶台前进行茶艺表演,一举手如舞曼妙,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落在不同的茶具上,两只手在茶具之间翻飞自如,而每个茶具也富有灵性般在她手中舞动,看得人眼花缭乱,口中讲解莺声燕语扣人心弦,那种声音听起来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听的人心里暖暖的,像熨烫过一般妥帖舒服,为了不打破这般意境,我不敢低语,没有拍照,只是痴痴地望着茶艺师,崇拜的眼神似乎再也收不回来,看我目不转睛傻傻地看着她,茶艺师不温不火,依旧端坐颦笑,淡泊如茶,沉静如茶,情韵如茶,让我好生羡慕。呆坐在香气氤氲的茶室,茶不醉人人自醉,仅是观赏茶艺表演心也是醉的。
因茶结缘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文友,当茶会师文化,顷刻妙语连珠、雅趣横生。或谈古论今、坐而论道,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诗中有画情自在,茶里无花韵自香。于是,诗茶结伴喷涌而出:“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童子扉前挥白鹤,梅梢集水上清茶”,由此足以说明茶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茶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自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是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优雅的艺术享受。
品茶,重在一个品字,需细细的咽,慢慢地品,急需解渴以及性情急躁端起茶杯一饮而尽之人,如果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尝茶中滋味,充其量是为解渴而喝。
《红楼梦》里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四杯即为马饮骡饮了”。可见品茶在于细斟慢饮,并由此悟出茶中之道,三毛有这样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到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这也许就是茶文化的核心,即是茶道,包含人生的茶道。能品出如此滋味,也算是品茶的上乘境界了。
把人生比作茶,是对人生的参禅,也是对生活的感悟。翻开岁月的记档,人生不全是一帆风顺,当坎坷划过心中那无言的风景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时,落寞的感觉像从时光的那头飘荡在时光的这头,致使周围阴霾弥漫,生活黯淡无光,甚至夹杂一丝莫名的失落和悲哀,前进的步伐踟蹰不前,到最后,人也好,事也好,都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倒不如像茶一样,任你嫩芽强取,热锅炒制,即使揉碎成沫,也一样不失本色,待与沸水相恋,兀自舒展叶片,漂浮荡漾,只低眉一暼,便让瞬间成为永恒,给世人留下一盏清茶,一缕悠香,绵绵茶情,绝唱千古!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