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别再以“严”的名义对钱文忠们让步
李镇西
一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标题党”的色彩,同时还有调侃的味道。
其实,对钱文忠教授我是很尊敬的。我这个“李”姓的“李”还是通过看钱教授关于《百家姓》的演讲视频才弄清楚其渊源的。但尊敬不等于迷信,钱文忠教授的一些观点我不完全同意或完全不同意,比如钱教授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我就完全不同意。这是钱教授好几年前的一篇演讲录,后来传到网上,被冠以这么个标题不断被疯转,流传甚广。本文标题的“哗众取宠”正是“承袭”了这篇文章标题的哗众取宠。
我之所以在“钱文忠”后面加一个“们”,是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教育观点远不只是钱教授一个人独有。历史走到了今天,可陈腐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教育者的头脑中,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家长中。这些人组成了对钱文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一文浩浩荡荡的点赞队伍。我曾在机场候机厅,亲耳听见一位母亲一边在电脑上读钱文忠这篇演讲录,一边不住点头称赞:“就是就是!”我估计那些迷信“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家长们,对现在教育提倡“尊重”“平等”“民主”“理解”……早就憋着一肚子火,却又不好明说反对,现在,终于有钱教授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他们一定感到特别解气,特别爽。
钱教授强调他说的“全是真心话”,但我认为真话不等于真理,错误的真话也是真话。钱教授学识渊博,但不一定什么都懂,至少从这篇演讲录看来,钱教授对教育的理解,谬误甚多,令人大跌眼镜,瞠目结舌。
我认为,这篇演讲录是以混乱的逻辑表达混乱的观点。当然,对口语化的演讲,我们可以宽容一些,而不必用书面文字的严谨来苛求,但如果大体思路都是不清晰的,则超过了我们的宽容底线,尤其是对钱文忠先生这样的名教授。从本文看,钱教授的逻辑错误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思路不清,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二
说话、写文章,思路清晰是基本前提,不然,别人无法明白你到底要说什么。读钱教授这篇文章,好些地方我都有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很强烈:“你到底要说什么?”
“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前一句话说有一种“错误”,这种“错误”是一种对教育的“看法”;后一句却没接着说什么“错误”,什么“看法”,而只是在陈述一种现象:“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类似于这种硬把两句半截话捆绑在一起的话,文中比比皆是。所以,我读着读着常常不知道钱教授想表达什么。
又如:“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问题总能解决。我要告诉大家,这是谎言,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想办法解决问题,错了吗?当然没有错。但钱教授说“这是谎言”,“理由”是因为“有些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可是,“有些问题无法解决”,不等于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啊!何况“有些问题”现在“无法解决”也不等于“永远无法解决”。钱教授举了“癌症无法治愈”的例子,可是,面对人类不断发展的智慧,现在无法解决的癌症问题未必就“永远无法解决”。退一万步说,就算如钱教授所说“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可是这能得出教育的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的结论吗?
接下来,钱教授谈到了“独生子女”,认为这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然后说:“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独生子女”当然有其独特性,传统的教育方式的确不能完全解决独生子女的教育,但无论多么独特,儿童的共性总还是有的。对教育而言,只谈普遍性而不谈独特性和只谈独特性而不谈普遍性,都是极端而荒谬的,可钱教授恰恰如此极端而荒谬。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特殊性,任何国家的孩子也各有特殊性,按钱教授的逻辑,无论历史上的教育传统,还是国外的教育思想,统统不适合中国当前的教育,那等于不但否定了当下的教育,而且取消了一切教育。
再有,“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你“实在想不通”就能说明教育没有快乐吗?既然“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那就说明钱教授也认为“痛苦”只是“教育里面”的“成分”之一,那么“教育里面”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比如“快乐”?
还有,“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按钱教授的“逻辑”,古今中外就没有不好的教育,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出一些名人:你说封建时代的教育不好?那屈原、李白、苏东坡、曹雪芹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你说解放前的教育不好,那么陈寅恪、陶行知、巴金是谁培养的?你说斯大林极权统治下的教育不好,那么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巴班斯基以及把第一个人造卫星送上天的科学家是谁培养的?你说改革开放前的教育不好,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各行业的栋梁是谁培养的?这样推论,就没有不好的教育。任何时代——包括公认的一些黑暗不堪的时代,都会有个别杰出人才诞生,但这个别杰出人才并不能反过来证明那个时代的教育多么辉煌。问题是,不同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培养的人才是多是少?埋没人才多一些还是培养人才多一些?对这些问题,钱教授是不思考的。
紧接着,钱教授问:“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钱教授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他本人和俞敏洪等被“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才,可是钱教授认为他和俞敏洪“挺好的”依据是既没有“随地吐痰”也没有“耍流氓”!这样蛮不讲理的话,连小学生都看得出其思维的混乱。
类似于这样毫无逻辑的话,文中太多太多。本来是严谨做学问的大学教授,说起话来却信口开河,东拉西扯。钱教授实在是自损形象。
三
与人交往,如果彼此使用的概念不同,是无法交流的。或者,同样的词语,可内涵不同,那也等于鸡同鸭讲。比如,同样是“地瓜”,我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理解就不一样。北方有的地方说的“地瓜”,其实是我老家所说的红薯;而在我老家,红薯是红薯,地瓜是地瓜。因此,讨论问题的双方,概念一定要统一,不然怎么也“尿不到一壶去”。
读钱教授的这篇文章,我之所以感到别扭,就是因为他使用了和我们大家不同的概念。所谓“不同的概念”,不是说他用了许多我们没听说过的词儿,不,其实钱教授的许多词儿,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大家也在说。可钱教授将这些词赋予他认可的含义。对,我这里说得比较委婉而“学术”,如果要直白点儿说,他就是在“偷换概念”。
比如,钱教授之所以激烈抨击“愉快教育”(“快乐教育”),是因为他不顾“愉快教育”的特定内涵,却想当然地将“愉快教育”理解为不需要学生刻苦,一味地在玩儿中学,给学生以自由,放任自流,没有作业,只有鼓励与表扬,没有批评和惩戒。可“愉快教育”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
所谓“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的教育。“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童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愉快教育”的要素是“爱”、“美”、“兴趣”和“创造”。
看,“愉快教育”哪里是钱教授想象的那样呢?他抨击的“愉快教育”和真正的“愉快教育”是两码事呢!但钱教授不管,他蛮横而一厢情愿地赋予“愉快教育”自己的片面理解,然后对这个已经被他扭曲了的概念进行义正词严的抨击。这就是钱教授的“逻辑”。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