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在课堂教学的的时间安排上,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把时间理解成是老师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想讲多长时间就讲多长时间;一个是认为为教师占用的时间越多,教学的质量就越高。问卷中74.8%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非常必要,一节课应该花1/4的时间来讨论;课堂上遇到难题时,49.1%的学生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答案,48.1%的学生借助课堂讨论,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下找到答案;62%的学生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86.1%的学生喜欢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93.5%的学生觉得“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学习流程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课堂教学的时间从本质上说,应该属于学生。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如果老师占用的时间多了,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肯定会减少,从而主体性得不到保障。因此,保证学生课堂教学中自主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解疑,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活动,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另外,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学生偶尔发言的占61.1%; 53.7%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觉得这样的机会很少;学生对每个学科的学习还存在课堂上表现机会少,参与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物理等学科实验少等困惑或问题,说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挥潜能、思考成长的天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方法与措施就是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动手,动脑,动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出空间来,把教室、实验室乃至社会与自然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内,去合作探究,发表见解;在课外,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与自然,去研究思考,开阔视野。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59.3%的学生认可老师曾给全班同学指导过预习方法, 73.1%的学生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只有23.1%的学生使用老师教给的新的学习方法;课堂上遇到难题时,49.1%的学生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答案,48.1%的学生借助课堂讨论,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下找到答案;86.1%的学生喜欢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此外,《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都说明,学生学习也不仅是学习有关的知识而已,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培养、提高自身的能力,而学生一旦具有了这些学习的能力,也就能更好的体现出主体作用。
三、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新课改以来,随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教师似乎变得可有可无,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大大忽略。而问卷调查显示: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出答案,但又不敢站起来回答的时候,70.1%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示意,老师主动请他回答;课堂上遇到难题时,49.1%的学生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答案;部分学生希望得到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在回答“老师的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同学”时,49.1%的学生认为,只要有70%的同学听懂,老师就讲下一个内容;26.9%的学生认为,老师力求每位学生都听懂,速度较慢。这表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42.6%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感觉一般,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效能,不能让多媒体包办一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对学生的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想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担当起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责任,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方法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总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应该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作者简介】李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省中学语文学科领军人才,江苏省综合实践课中心组成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知识》《教学考试》等期刊封面人物。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