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论文杂感

程予东:语文老师你离生活和学生一样远(图)

http://www.19mini.cn   2015-08-16 来源:新浪博客·走在风外 作者:程予东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语文月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仿句题:小草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交上来试卷,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个空里填上了这样的答案: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一看此答案,脑袋先是条件反射似的发懵,晕,什么时候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在气候上可以说是四季分明的,麦子基本是在夏天成熟的。

麦田.JPG

语文月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仿句题:小草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交上来试卷,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个空里填上了这样的答案: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一看此答案,脑袋先是条件反射似的发懵,晕,什么时候麦子把秋天的门推开了?中国绝大部分地方在气候上可以说是四季分明的,麦子基本是在夏天成熟的。浙江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是麦子也是在夏天成熟的,远的不说,宁海和象山的有些地头就栽种了麦子。中考的时候就是麦忙的季节。这样确凿的事实存在为什么在学生的笔下所走的方向背离得出奇一致?我在扪心自问间忽然感受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学生生活认知上的空白。

他们走了经验主义的路。是啊,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不管什么东西都往秋天里赶。不过这也难怪,这堆学生童年的生活被钢筋水泥所焊接,泥土上的事情成为遥远的陌生。或许他们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过秋天田野里成熟的橙黄的大豆和火红的高粱,却是没有遇到哪一篇课文书写过麦子是如何的一种植物。对于麦子的成熟季节自然只能靠凭空臆测,把它搬到了秋天里。这些孩子离泥土太远了。在我的认识里,(学生知不知我不晓得)有麦子在秋天熟的,那是青藏高原的麦子(严格来说不是正宗的麦子,而是青稞,和中原的大麦属性接近),那里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庄稼成熟晚。如果这算对的话,那雪花就不仅把冬天的门推开了,也在胡天八月时间把边塞的门推开了,八月可是秋天呢。特殊不是一般,我们要告诉学生的是一个合宜的答案,这样的认识就必须建立在对一般性存在事物的认同上的。

我们是流水改卷,这题不属于我改。我想我们的老师是应该知道如何把握的。结果凡是这样写的,统统得了满分。呜呼!何必认真,句子通顺就行了,管他麦子稻子的。怕别人说我多事,姑且不做任何理论。

但是现在我想问的是:我们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借用《语文学习》封面上的一句话来定位: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如果说学生欠缺生活经验出了偏差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在面对学生呈现给你的和生活相左的答案的时候,给予明确的更正难道不是显得尤为必要些吗?现实是老师正在堂而皇之地领着学生往生活之外走。这不值得好好思量一番吗?如果说是在小范围的考试批改上出现此种纰漏还可以往宽处理解答话,那么在有影响的报刊上郑重的出现老师引领学生往和生活相反的路上去学习的事实就不能不再好好说道一下了。

《语文报》中考版276期第四版上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梨花开放的景象:“密密的叶子间,零星地开了白花。”这个句子写出了花和叶子的样子,但不够生动,语言平庸。既然花很少而叶子很多,那能不能换个词来描写呢?如果把“开”换成“点缀”,不仅能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梨花初开叶茂花疏的景象,而且这个词语本身也很文雅。

从老师的修改建议上来看,改后确实比原来的词要有表现力的多。但是我还是感觉有些别扭,梨花初开时,满树是白色的欲放花苞。哪里有叶子的地位?梨树是先满树开花,然后再是叶子的蓬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雪写的可真形象。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先发现学生反映生活的不确实,然后再引领学生修词炼句?

作文的东西,如果不是生活的艺术再现,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欠缺了对生活现实的体贴入微观察,作文是难以理想化的。我们不能脱离生活的厚土来搞一些形而上的美丽词语缀饰,如果脱离了本质的生活,固然会把文字装饰一新,但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助长了远离生活的风气?如果那样的话,体味和感悟就可能成为美丽的楼阁,缥缈的蜃楼。艺术不是闭门造车,它不竭的力量一定在源头——那就是生活本身。想当然是一种不可谅解的伤害。

(发于《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报》)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