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全国某学科教学比赛之前的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把满桌子教具一掀,把PPT课件的分页器一摔,痛哭失声。
此次比赛是由某教育学会组织的,每两年一次,每省一名代表。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佳绩,我和其他几位教师已经奋战了将近一个学期。一堂小学阅读故事的英语教学,我们辗转各校试讲已达26次。明天就要比赛了,眼看不断的“口误”,突然出岔的课件,毫无把握的学生,我紧张、慌乱、焦虑,在一片指责声中,终于崩溃了。
可从前的我,开朗活泼,天天乐呵呵;而现在,我表情麻木,眼窝深陷。自从被选为省里唯一的代表参加赛课以来,我已有两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我现在嘴里的“孩子”,是自己所教的4个班的160名学生。
赛课究竟给老师带来了什么?我看,把课堂当做竞技场的做法,是对教师智慧和创造最赤裸裸的挑战。
借班上课与课前“铺垫”
对明天的比赛,我没法不忧心忡忡。因为孩子是从来没见过面的。一堂好课,往往需要孩子把老师“烘托”起来。怎么烘托,我把希望寄托在“铺垫”上。
在正式比赛中,铺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铺垫,就是上课之前对陌生的学生进行统一摸底、辅导,对于个别课堂中无法掌握的词语或活动,先行积累和演练,为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扫清障碍。
铺垫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胜任。在这次比赛中,区教研室安排了6位教师帮助铺垫,谁巩固词汇、谁巩固句型、谁对学生摸底、谁对疑难进行预设,大家通力配合,有条不紊。
铺垫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铺垫”的课堂,能比正常的课堂积极、欢悦许多,能输出很多众望所归的答案。
赛课非要“铺垫”不可吗?
我知道,不了解学生的教师,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的。不铺垫,我对学生一无所知。我对课堂的互动也一无所措。
专家支持与“团队力量”
赛课比拼的不是个人力量,而是团队力量。这是比赛伊始领导们不停灌输的道理。为我准备赛课的队伍庞大而又缜密。其中,有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等,十几位专业人士。他们都是权威的身份和象征,每一位都比正式授课的我资历深厚,经验丰富。
赛课的前夜,学校领导召集所有人员开会,给每一位正式分工:“××负责PPT课件调配,××负责教具摆放,××负责教学反思撰写,××负责预答辩,××负责给学生预热……”大家一丝不苟地按照校领导的指示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正式比赛包括授课和反思答辩两部分。在练习教学反思时,我大胆地表示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我就想表达 Reading Is Fun这个主题。”话音未落,教研员李老师毫不留情就否了。他面含责备,“一堂全国展示课,你的定位太低了。”
我又小心翼翼地说起自己对“探究”的思考。“探究也不行,太深奥了,后面的答辩随便一个问题你都招架不住。”又一位老师质疑了我。
从此我偃旗息鼓,默不作声。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