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个常用的重要策略。“朗,明也。”(《说文》)朗的本义是明亮的意思。后又引申为指声音清晰响亮,如李白《劳劳亭歌》中的“朗咏清川飞夜霜”,所谓朗咏,即发声响亮地吟咏、吟诵的意思。“读,诵书也。”(《说文》)即通过诵,而抽释理解书的意义。所谓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朗读与朗诵在其意涵上是一致的,都是指通过请清楚楚地高声诵读而传达诗文的情意。而在当代语文教学论的语境下,朗读与朗诵似乎有了一些明显的区别,朗诵要比朗读更具有表演的性质。但不管表演性的强弱,朗读/朗诵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的多重功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具有哪些重要的功能?我以为,至少以下这些功能,我们应该予以重新审视。
朗读的自我阐释功能。从接受者主体看,朗读是个人对文本内涵的自我阐释。不同文学素养、不同生活阅历,不同鉴赏经验,不同心理个性的朗读者,他们对同一文本的朗读,在语音、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处理上,有明显的不同。不管其朗读的声音、表情、形体姿势等方面有怎样的不同,必须肯定的是,他们的朗读,究其本质,是个体对文本的自我阐释,即通过朗读,体现了接受者本人对特定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形象、意境的感受与理解。
朗读的对话交流功能。从课堂的活动看,朗读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对话,具备交流的性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边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对诗文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鉴所获得的或形成的看法,客观上构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面。而朗读,恰恰是一种对话的媒介,在朗读的背后潜藏着对文本情意的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从阅读鉴赏课堂教学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看,专家的朗读、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朗读,无疑构成了一部多声部的合唱,共同进行着对文本内蕴的挖掘。
朗读的调节节奏功能。从教学的生态看,朗读是对阅读鉴赏课堂教学节奏的调节。富有生命状态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应是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析、发问、解疑,学生的讨论、回答、质疑……如果没有朗读的铺垫、穿插、巩固;那么,这样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课,是比较单调的。甚至可以说,一堂没有琅琅书声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课,是沉闷而乏味的。朗读,多样化的朗读,比如范读、齐读、接龙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是调节阅读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节奏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朗读的审美创造功能。从阅读的过程看,朗读是接受者对文本的二度创作,是审美的再创造。对文本形象个性的把握和意境内蕴的感悟,对文本情感基调的体认和情感脉络的梳理,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和风格色调的认知……在朗读者本人来讲,都是一种艺术的重新创造。朗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解读行为,因为古诗文文本含有广泛的空白,留待朗读者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来填充、完形。朗读者主要运用声音形象,辅以表情(服饰)语言、肢体动作、以及情境设置(如背景音乐、背景图像等的渲染)来演绎他对文本的解读经验,完成审美的再创造。
朗读的示范导引功能。从师生交互主体看,朗读还具有示范引导功能,即经由范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切近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文本,领略美的语言、意境、形象和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讲,朗读又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它可能被赋予了规范和指导的内涵。课堂教学中,采用范读,包括专家朗读(如与教材配套的经典名篇朗读磁带或者教师个人搜集的一些播音员或戏剧、影视等方面的著名演员的朗读录音等)与教师朗读,来引领学生品味、揣摩其朗读的技巧以及朗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修正自己的朗读,这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示范、比较、模仿、改进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鉴赏的所得,就更深入了一层。
朗读的熏陶渐染功能。从情感教育角度看,朗读具有净化情感、陶冶情操的功能。通过专注而放声的朗读,接受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文文本蕴蓄的情感的熏染,包含的思想的启迪,以及作者胸襟、气度、人格的感化。优秀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无不熔铸了作者的真性情;接受者在澄心净虑的朗读中产生共鸣,得到震撼,他的情感也获得了升华。
朗读的语言学得功能。从语感教学角度看,朗读具有语言的仿拟功能,在反复朗读中,接受者对古诗文的遣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章法会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领悟的过程,这是语言学得的开始。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就是强调反复朗读的语言学得功能。通过反复朗读,口诵心惟,烂熟于胸,在大脑中构建起文本的记忆印象,并离析出文本语言表达(篇章的、段落的、句法的、词法的)的种种规律鲜明的特定格式,如重章叠唱,赋、比、兴,对仗,排比,互文,并提,错综,倒置,顶真,回文,叠音……这些特定格式默会在心,积淀久了,就可能内化到接受者个人的言语表达的操作系统中去。这一规律,可以从古代诗文中大量的推陈出新的语言仿拟的个案中得到证实。
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多重功能,在古诗文阅读鉴赏教学设计中,如何发挥这些功能呢?
一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
阅读鉴赏课往往是朗读、讲解、赏析、讨论、问答等多种活动方式交错运用的,什么时候采用朗读的方式,采用哪一种朗读方法,才能取得好效果?这是值得斟酌的。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了解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可在讲析前指名学生朗读;为激发学生阅读鉴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讲解中穿插播放专家朗读;为巩固对文本的识记,可在讲解后组织反复齐声朗读……朗读时机的选择,概言之,主要有讲解前的朗读,讲解中的朗读,讲解后的朗读三种。讲前朗读,是为进入文本预热,要求将字句读通,音节读准;讲中朗读,是为深度阅读加温,要求读出情感滋味;讲后朗读,是为积淀内化铺垫,要求读熟,烂熟于胸。
二要变换多种朗读方式
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阅读鉴赏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灵活变换多种朗读方式。选择与变换朗读方式,应该考虑到古诗文的体裁、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特点。比方说长篇叙事诗,带有多个人物角色且多有人物对话描写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的感知与理解;而近体诗,如绝句、律诗等,可采用个别读或齐读的方式,更有利于体悟作品的情感。又如婉约词,境界纤柔轻盈,适合于女生个别读或小组读,豪放词,境界粗犷刚劲,则适合于男生个别读或齐读。交错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长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三要发挥范读榜样效应
范读是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专家范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是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方式。范读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专家范读,主要是借助音频、视频媒介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在语音的标准性、朗诵技巧的专业性等方面,无疑具备普通教师和学生较难企及的规范,是可供教师与学生临摹、借鉴和研讨、探究的标本。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专家范读,有助于营造艺术美的氛围。教师范读,是教师本人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可能在语音的标准性、朗读技巧的专业性上会逊色于专家朗读,但由于真实的在场性,只要教师能以饱满的感情专注的态度来朗读,沉浸到文本中去,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古诗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上要敢于范读;经由范读,把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并引发对话。学生范读,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专家范读、教师范读的一种延伸,而且具有更强的平行影响作用。教师遴选班级集体中普通话素质好、朗读技巧较高的同学来示范朗读,在班集体中树立起一个小老师的形象,更利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四要将朗读与品析结合
朗读是将文字的视觉形象转换语音的听觉形象的一种阅读活动。朗读,应该紧紧结合语言的品味、分析过程。怎样读,才能准确、生动、细致、真实地演绎出文本的情感内蕴?这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品味。分析文本语言的章法、句法,乃至用字、用韵等等,是提高朗读效果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学生披文入情,理清脉理,分析句读,揣摩炼字炼句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不会盲目、机械。例如教读《琵琶行》一文,对课文第二段中琵琶音乐描写的十四句诗的朗读,要表现出与琵琶曲旋律相应的高低起伏抑扬不定的节奏、语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赏玩、领会这十四句诗所表现的琵琶乐声的声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提示朗读的重音处理、停顿节奏等技巧。
五要善于营造朗读情境
朗读需要朗读者入情入境,方能得其真意。入情是要准确把握古诗文文本的情感基调与变化脉络,入境是要进入古诗文文本的意境。在朗读过程中,能发挥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形象生动的画面。仅仅依靠文字、声音的媒介,仅仅依靠想象,而入情入境,往往比较单调、空泛。因此,可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空间,这样朗读者可以更充分地亲近文本。营造朗读情境,要做到境与情谐,才能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