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论文杂感

语文教学案设计不可忽视的五个因素

http://www.19mini.cn   2010-10-07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周礼信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在省教委五严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备受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对此进行了一点思考,有了一点想法,就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解决课堂教

在省教委“五严”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备受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对此进行了一点思考,有了一点想法,就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解决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源头抓起,即要抓好教学案的设计,它是突破教学低效关键之点。

那么如何使教学案的优化设计呢?我认为不可忽视以下五个因素。

一要准确把握学情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教师不但要知道我们“教什么”,而且更要知道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而“学什么,如何学”应该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重点,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学,因此我们要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研究学情。

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学情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学期初的学情调查。比如我们在任教的七年级新生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孩子已经经过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养成了一些固定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一些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开学初要对任教班上的学生学习情况作一个比较详实的调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对语文学科是否有兴趣及原因、听说读写的基础如何、有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对本学科的有什么学习期望等等,通过上述的学情调查,我们对教育对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也才能在拟定教学案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我们的教学也就能有的放矢。二是课前学情调查。我们可以通过预习导学的设计来了解学情,我认为预习导学的设计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规定动作”,可以设计一些客观题,了解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二是“自选动作”,让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提出疑难问题,了解我们要“教什么”。使我们的每一节课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三是平时要与学生多交往,掌握一手资料。记得余永正老师说过:“要蹲下来看学生”。其实多与学生接触,加强课外交流,是我们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可以发现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了解学生对我们教学的评价,从而建立健全学情档案,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全面把握住学情,我们的教学也就有了方向,目标的制定也才会更加合理。

二要科学解读文本

王荣生教授就要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曾说:“在‘教什么’还还拿捏不定的时候,一心去 ‘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的难题,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师大量的无效劳动。”王教授的话其实击中了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问题。也许不少老师会说,这篇文章我教了十遍了、乃至于二十多遍,文本已烂熟于心,文章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无误了,本文解读多此一举,其实说这样话的语文老师都是唯教参者,你的教学是教参的重复,那不如发一本教参给学生自己读,还要你语文老师干什么?难道十多年前的认识与当前是相同的吗?难道十几的学生的学情也和今天相同吗?对于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把握好三个“不要讲”即:对于那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讲;对于学生讲了也弄不懂的不要讲;对于学生讲了,没有任何作用的不要讲。无论过去读、教了多少遍,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重新审视文本,我认为我们要从作者、教者、学生三个角度去解读文本,寻找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来设计教学案。在设计教学案时首先要不能宥于教参,要敢干挑战权威的思想;其次是我们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让学生读这样的文本,其价值是什么?是给学生优美的语言文字、巧妙的构思、丰富的人生社会体验,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迪。只有找到进入文本最佳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在每一堂阅读课上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因此我们只有把文本作为一座精神富矿,不断挖掘有价值的内涵,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不断共同学习探索中提升,语文教学才会趣味盎然,效果也才能如你所愿。

三要巧妙授之以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听了不少公开课,所谓的生成教学,表面上看热闹的讨论一下,最终还是老师的归纳,其实质是绕了一个弯而已,这是典型的伪生成。在著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的语文课上,你总能看到教给学生的学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他常常会从教材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素质,比如雅词的积累、句式的仿写、多角度的赏析等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其中获得不少有效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上能不能设计多一些这样的问题呢?你是怎样思考的?在想这一问题考虑了哪些因素?组织答案时,我注意了哪些地方?相信这些问题的引入,最终要好于那些现成的答案,它能给学生一些方法层面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也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

四要简化教学程序

我经常在教学杂志看到一些大赛中获奖的课的实录,几乎不少课都有共同点教学程序简约,训练重点突出。反观我们平时的教学,我们的课可谓是“大语文教学”,从字词句篇的理解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从体裁特点到构思技巧,从语言赏析到主题分析,似乎要在这一堂课上把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全部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其结果是课上得支离破碎、纷繁复杂,这样的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模糊,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有选择地分散在一单元各课中和各课时之中,在一堂课的教学案设计要有针对性地抓住一到两个知识重点训练,让这种训练有层次、有方向、有效果,这样的教学案设计,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的生成也就容易多了。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学生的知识体系容易形成,能力训练逐步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验证。

五要优化练习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在网络系统中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少老师习惯为了弥补自己教学中的缺陷,不断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于是利用网络的便捷,不断从网络上下载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陷入新的题海之中。其实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的表现,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子。我讲这一点并不是说不要练习,而是要提高课堂练习的质和量,所谓“质”就是要要根据学情去设计,让我们的训练要符合我们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文本解读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所谓“量”要少而精,注意训练的梯度,多点变式训练,同时设计要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我们的讲学案真正成为学生手中最佳的学习方案。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