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论文杂感

《金色花》教案

http://www.19mini.cn   2009-04-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的理由与过程的记录:

一、歌曲《妈妈的吻》导入,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语:这是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一个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人便是泰戈尔。

二、学生利用预习准备的资料介绍泰戈尔,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途径。通过老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甄别手头上的资料有用还是无用,怎样概括一个人的生平。最后老师再出示一份泰戈尔的简介。

三、解读课文。多读少问,以读代讲。

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朗读设计过程中,我安排了三次读全文:

第一次先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希望扫除生字词,初步把握感情基调。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的朗读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

学生这样评价朗读,可见,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次是自由朗读,希望他们能把刚才评价过程所理解的情感尽量表达出来。自由朗读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比全班齐读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引入并重点指导文中母子对话的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强调?”

3、“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4、“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告诉了会怎么样?”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还应该带一点什么语气?”

这两句对话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母亲的着急、欣喜、嗔怪交织的情感,一个孩子顽皮、撒娇、自以为得意的姿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与子之间互相交流着的和谐的爱的旋律,并用朗读表现这种爱。

最后全班配乐朗诵,再次回视、咀嚼这种爱,唤起他们心中对美好情感的享受与追求,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母亲的爱意。

四、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审判官》刚巧可以补充《金色花》中母爱的隐蔽。更妙的是,这首诗直白明了,让学生听一遍朗诵,不必老师指点,他们就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中孩子的情感的由来的理解,效果自然会更好。此刻安排老师配乐朗读,掀动学生的心潮。

转入语: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默默地爱着妈妈?看看这首诗,也许能更充分理解这一点。

五、借学生对母爱感恩戴德之机,借学生对母亲满怀爱意之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过渡语: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妈妈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