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就英法联军远侵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堂实录及反思 |
授课班级 | 西北师大二附中八四班 |
授课时间 | 2016年9月8日 |
一、分享预习,导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侵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吧!谁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预习的?预习做了哪些事情?
生1:做了批注。
师:直接拿着书就做批注吗?
生1:不是,是读完课文后,参考资料书做的批注。
师:她参考了辅导书,然后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批注到书上去。这个预习做得非常好,还有同学做了其他预习吗?难道没有参考书咱们就不会预习了?
生2:多读课文,然后把生字词标出来。
师:读课文,标生词。其他同学是这样做的吗?还有其他的工作吗?
生齐答是。
生3:还标了段落,标出了不认识的生字词的读音。
师:我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读了课文,查了生字词,标了段落,还有些同学参考了参考资料上面的重要内容,这就是预习,我们语文学习一定要学会预习!这样,对于课文老师不讲你也会有一定的理解的。这样有自己的理解在先,然后经过老师的讲解,你的课文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借班上课,并且是上课时才见到学生,所以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一是检测学生预习没有,二是放松学生心里,把学生迅速收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解读题目,理解作者情感
师:经过预习,大家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我们来看标题,(学生读标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一封信,信有什么特征?信是干嘛用的?现在虽然我们不写信了,但是大家要发短信呀!发短信和信一样,都是两个人要进行“沟通”。那么本文是谁和谁沟通呢?
生:雨果和巴特勒上尉。(师板书)
师:既然是沟通,肯定要有同一个话题,是哪个话题?
生:远征中国。
师:谁远征中国?
生: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师:他们沟通对这件事的看法,对不对,那么他们的看法一致吗?
生:不一致。
师:为什么说不一致呢?我们先来看,标题是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可以看出是巴特勒上尉给雨果先写信对吧!那么巴特勒上尉给雨果的信中,他对“英法联军远侵中国”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咱们从文章中找依据。
生4:他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师:非常棒!其他同学赶紧画一下标出来,还有其他词语吗?
生5:光荣的。
师:光荣的!他觉得英法联军远侵中国是一场“光荣”的战争。文中还有一句,“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把“胜利”也圈出来。【板书:胜利,光荣】对于英法联军远侵中国这场战争,巴特勒上尉觉得是胜利的,是光荣的。他想征求雨果的看法,那么他想要雨果怎么样呢?
生:给予赞誉。
师:把赞誉画出来。什么叫“赞誉”?大家查了吗?没查的话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在学习词语的时候,如果手头没有工具,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推测它的词语意思。“赞”组词
生:赞美。
师:“誉”呢?
生:荣誉。
师:赞誉呢?
生:赞美荣誉。
师:就是指夸奖夸耀赞美这件事情,给他以荣誉。那么雨果对这件事情,给了他“赞誉”吗?
生:没有!
生6:在后面文章写到“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可以看出来他是反对这次战争的。
【从题目入手进入文本,从文中找依据把握作者情感,然后明白写信双方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态度,这个设计自我感觉是非常巧妙的。这样进入课文,也使得学生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有更深一步的思考。】
三、分析语言,明确文章写作方法
师:他不但没有赞誉,并且是抗议的,反对的。【板书】好奇怪哦,这是作者直接来说自己态度的,那么从文章其他部分你还能感受到雨果的这种“抗议”,这种“反对”的情绪吗?大家知道从文章哪几段中找吗?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