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堂实录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http://www.19mini.cn   2015-1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星辉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人:王星辉 班级:临武六中1516班 时间:2015年10月27日下午第六节 课前热身:《欢迎歌》 真正高兴地见到你,满心欢喜地欢迎你,欢迎,欢迎,我们欢迎你! 一、导入 师:同学们,哪些景物最

 

生3:(回答不出来)……

 

师:同学们,老师把第一节命名为“香飘飘”“农家乐”,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你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给画面多取几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吗?

 

生4:硕果累累、渔家欢、笛声悠扬

 

生5:香飘飘、喜洋洋、明天会更好

 

生6:金菜园、乐悠悠、秋思

 

师:多美的名字啊!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作者写了他视野中美丽的的秋天故事,我们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秋天的故事,请你仿其中的一句,工工整整写出来!看谁是个大诗人!(投影)第四读:像作者那样写诗,工工整整。我先来作个示范——投影

 

示例: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仿句1:抖落了夜晚升腾的尘土,

 

收割机轰轰声飘向乡路。

 

师:同学们动动手吧——(巡视指导)

 

仿写: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生:积极写作。

 

师:巡视。请三位同学将他们仿写的句子写到黑板上。

 

生1:悦耳的蝉鸣何处去了,那沾满着炎夏的光与热的蝉壳?

 

生2:金红的枫叶往何处飘了,那染满了秋天容颜的色彩?

 

生3:烈日下的草帽何处去了,那盛满了秋日的汗与泪的银丝?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仿写得很不错,注意“蝉壳”的“壳”qiào的读音。第二句,“改成“金红的枫叶何处去了”更好,“染”字用得形象生动。第三句“盛”字还可以再酝酿一下,同学们,我们换成哪个字比较好?

 

生1:载。

 

生2:沾

 

生3:浸

 

师:好,“浸”字把父辈们的辛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美美地再读一读诗歌,当你读到“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时,我们就把黑板上的这三句话接起来读,听明白了吗?

 

生:美美地读。

 

师:和着学生一起读。把诗歌的最后一句“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改成“秋天梦寐在我们的眼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读的是什么啊?有几个画面?三个。其实,还有我们写的家乡画面,共四个!让我们再读一读,作者喜爱的这个秋天吧!读出我们对秋的喜爱与赞美来!(下课铃声响起)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语文教学实录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