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好!
师:确实,读得很好,老师听出来了,你对秋天可真是喜爱!
师:(大屏幕出示正确的节奏和重点字词的拼音)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再读一读,看看是不是顺顺当当!
生:全班齐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接下来,看谁能把作者眼中秋天的美丽景物,找得清清楚楚!(投影)第二读:看谁美丽景物找得清清楚楚!
生1:露珠
生2:瓜果
生3:冷雾
生4:青鳊鱼、乌桕叶
生5:圆圆的网、小桨、渔船
师:你说的这些是景物,但并非是秋天所特有的。
生6:那“露珠”也并非秋天所特有啊?
师:这位同学的质疑非常好!我们来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露珠作为秋天的象征呢?同学们还记得《暮江吟》吗?“可怜九月初三夜……”
生: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还有,二十四节气中有“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同学们,玉露生寒呀,你们说,“露珠”是不是秋天的美丽景物呢?
生:是!
师:请继续。
生7:草野、蟋蟀、溪水、笛声、牧羊女
师: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景物,都是名词,在诗歌鉴赏中我们称为“意象”。这些景物美丽不美丽啊?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美丽景物来写呢?
生:因为作者喜爱秋天。
师:怎样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请同学们先练习练习,等会请同学展示。
生8:声情并茂地、美美地读。
师:读得可真美,老师已经深深地陶醉在秋天里了!同学们,作者写了这些美丽景物,这些美丽景物也在向我们讲述着秋天的故事。(投影)第三读:看谁能把作者写到的秋天故事,数个明明白白!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1)再读诗歌,看看写了哪几个故事?
(2)这些故事,分别和哪些人有关?
(3)这些故事很美丽,看谁能给三幅画面取名,取得漂漂亮亮!答案不是
唯一的哦。
生:自由读,小组讨论。
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首诗歌,一共写了哪几个故事呀?
生1:一共写了三个故事: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少女思恋。
师:你说得对,但你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说的。我们还可以说细一点吗?大家看着第一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这里写了什么?
生2:幽谷伐木!
师:特别好!请继续用这种方式找下去。
生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了农民割稻谷;“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写了瓜农背瓜果;“向江面的冷雾江面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写了渔民捕鱼;“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写了渔民满载而归;最后一节写了少女思念笛声,一共是六个故事!
师:好极了!少女表面上思念的是牛背上的笛声,实际上是思念牛背上……
生(异口同声):吹笛子的人!
师:是啊,牧女之意不在笛,在乎牛郎也。同学们,这些故事,分别和哪些人有关?
生2:伐木工人、农民、渔民、牧羊女
师:那同学们能给诗歌的三个画面命名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都行,看谁取得好。
生1: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少女思恋
师:很标准的答案。还有吗?
生2:丰收的喜悦、撒网捕鱼、秋高气爽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