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作特色,我也不认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要做一件初中没做过的事,根据我们对课文写作特点的认识,在《丙午丁未年年间纪事》中找一个片段,加以赏析,这样让我们对杨氏散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四个同学一组,互相交流,待一会儿,我请几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
师:来,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先说一说对《老王》写作方法的认识,再从《丙午丁未年纪事》选一个片段,对它做一个赏析,说说对杨绛散文的认识。
生30:我觉得吧,《老王》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用了很多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感情非常细腻。我选的是《丙午丁未年年间纪事》第五页一段故事。讲的是杨绛给一个小女孩用剩余的煤渣子做巧克力糖。后来这个小女孩知道杨绛是扫厕所的时候,再也不肯理她,也不接受她的帮助。我觉得呢,这段故事描写的杨绛她内心的像童心的一种感觉。她虽然在文革中被批斗,但是她却能依然坚持自己的内心,还有精神上的纯洁,同时也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无知,连一个小孩子知道杨绛是扫厕所这样的事情就再也不理她了,表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奈。
师:很好。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奈。她由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解读出这些动作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意蕴。理解很到位。
生31:我找的是第八页上的一个片段,就是杨绛重新加入群众队伍之后,想要要回她的《堂吉诃德》译稿。然后呢,先是对工人们师傅,乞求他们发还她的译稿,三次向他们请求,他们嘴里答应,最后还是置之不理。后来秘书长当了我们组的学习组长,晚上学习的时候,递给他一个条子,第二天早上他就把那个稿子还给我了。这前面的工人师傅与秘书长的一个行为的对比,表现了当时杨绛,当时的人们……
师:表现什么?
生31: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觉醒了。
师:是“觉醒”了吗?应该是慢慢开始有所悔悟,“觉醒”这个词还重一些。有所悔悟,能帮忙,闭上眼睛就帮一帮。通过对比写出人物当时的思想精神和状况。
生32:我找的这段在第十页。这一部分整个讲的是帘子和炉子。帘子是他们用来遮挡外面监视的视线的,炉子呢,是他们用来取暖的。我觉得这个小房间帘子遮挡了监视的视线,这个视线有一种苦涩和心酸的意味。但是炉子一直都是熊熊燃烧着,让人觉着很温暖。他们就在这个小房间里头,平常聊聊天,分享一下彼此精神上的一些东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好的。
师:抓住了两个象征物,一个是帘子,一个是炉子,分别从象征意蕴的角度去品读文章,最后对杨绛散文有个新的认识。好的。
生33:我找的是第五页最下面那一段。在文革混乱的时候,作者被批斗,被拉去扫厕所,很多人还是会来悄悄的慰问她一下,关心她一下。前面写她被批斗,包括上面小孩也不搭理她了,这里写人们的同情和安慰,与前面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在整篇文章里,我觉得这一段可能有一个作用,就是表现出人那种的很善良的本性吧。
师:这里还有好几个细节,分析的时候,还应该抓住这几个细节。你看这几句话,“你看行吗?”“顶得住吗?”,有人知道杨绛戴假发,会凑近细看说:“不知道的就看不出来”。你仔细体会一下,都是对作者一种善意的关心。还有一个并不熟悉的年轻人对作者做了一个富有同情的鬼脸,我和他相视而笑。大家看这个细节,大可玩味。可以看出人们那样的一种重压下,仍然悄悄的对作者关心和同情,所以最后作者说,我忘不了那个同情的鬼脸。
杨绛的文章,一如《老王》一样,就是善于通过动作、语言、肖像、细节和环境,三言两语把人物写活了,而且由点及面,一个小片段,就写出了整个大时代,一种时代的特有的气氛出来了。我有的时候想,《老王》这样的文章,像一幅山水小品,而《丙午丁未年间纪事》这种长文章,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是一个长卷。这个长卷里面的任何一个小部分,截取出来,你都会发现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杨绛的散文,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叙述简洁从容,语言朴素无华,很多议论能不发则不发,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神态,让人物自己来说话,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散文绵里藏针,表面上看朴实,平淡,但实际上就像她女儿说的那样,像一杯清茶,越泡越有味,越读越有味。曹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叫《林奶奶》。老王是车夫,林奶奶是她家的佣人。这又是一篇杨绛和底层人的对话。课后,请大家阅读这篇文章,
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杨绛散文》,向大家推荐。大家课后可以找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阅读。这样的话,我们就由一篇《老王》走进了杨绛的散文世界,而当你徜徉在杨绛散文世界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高中生了!
下课。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