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堂实录

《吆喝》获奖课堂教学实录

http://www.19mini.cn   2013-08-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赵艳红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09年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天津选拔赛一等奖:《吆喝》

生4:最后一段“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中的“倒还剩”三个字,看出吆喝已渐渐离我们远去,怀念它,也流露出一种遗憾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作者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无忧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为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板书:喜爱、怀念、惋惜。)

师: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析“吆喝”。请同学们找出你比较感兴趣的吆喝并读一读,并说说理由。用“我喜欢的吆喝是

因为 ”的句式说话。

老师先来抛砖引玉一下啊。我喜欢的吆喝是“葫芦儿——冰塔儿”(重读儿化音),因为这句吆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了冰糖葫芦的晶莹剔透和形状,而且运用了老北京方言的儿化音,很具有北京地方文化的色彩。

老师是从哪些角度赏析的这句吆喝?

生1: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

师:很好,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

生2:我喜欢的吆喝是“喝了蜜的大柿子”,因为这句吆喝让我想到了柿子一定很甜,想尝尝。

师:那它是用什么方法吸引你,让你想到了它的甜呢?

生3:因为是形容柿子“喝了蜜”,“喝”用得好,用拟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连心里都是甜的,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

生4:我喜欢“小玩意赛活的”,因为“赛活的”三个字是夸张,把小贩手里的小玩意表现得栩栩如生。

生5:我喜欢卖荞麦皮的吆喝,因为那个语调非常吸引人,“哟”地一声先吓你一跳,引起你的高度注意,再告诉你卖的是什么,这个小贩很讲艺术性,也有戏剧性。

生6:我喜欢的吆喝是“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因为那个乞丐虽然很可怜,但是很乐观,能编出这么轻松幽默的押韵快板来吸引别人,我觉得比现在大街上的乞丐强多了。(生笑。)

师:看来乞丐也要有才华,也要乐观才有生意哟。(生笑。)

师:同学们赏析得都很不错,从修辞、音调、押韵等各个角度品评了小贩创作的吆喝,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你能从小商贩的吆喝中品味出他们的生活态度吗?

生1:他们很乐观。

生2:他们很闲适、自在,生活这么困苦仍旧不抱怨。

师:说得很好。这些小商贩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创作出了足以吸引和打动别人的吆喝,而吆喝所折射出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也让我们感动。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儿、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决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和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决不单单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所以说课文描绘的是一个旧式北京的灰色背景,记录的却是一群底层人物的暖色人生啊!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要见识一下大家的真功夫了,现在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创作“吆喝”。

(幻灯片:创作吆喝展示。)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吆喝声,只是有些显得过于简单粗糙,缺少韵味,比如说这个——(播放卖箱包的吆喝声,听到熟悉而乏味的“十元一个,所有箱包十元一个”的吆喝,学生会心微笑。)这样的吆喝如果每天不停地在你耳边播放,你也肯定会烦死啦。好,下面,请你选取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商品,例如代表天津风味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泥人张、煎饼果子、天津海鲜……自己创作一则吆喝广告。提醒一下,创作包括内容、喊腔,若能用京腔最好,也可用自己的方言。

师:好,老师再给大家做个示范。我要给天津一绝十八街麻花作个广告:“大麻花儿,酥、脆、香,您买几个尝一尝,没吃了哇您可甭紧张,放它仨月不变样儿。送亲朋、送好友,绝对包您面有光儿,百年老店,百年时尚啊!”(生笑。)我相信,大家一定比我厉害,请开始。

生1:(很快举手。)老师,我知道一个很有特色的吆喝,不是我创作的,能展示一下吗?

师:好,没问题,借鉴来的也是知识啊,欢迎。

生1:是河北卖十三香的。

(生笑,兴趣盎然,掌声热烈。)

生1(说唱):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纸落在我的手,张张包的都是十三香;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那十三香,亲朋好友来聚会,挽挽袖子啊下厨房,煎炒烹炸味道美,鸡鸭鱼肉那盆盆香,赛过王母蟠桃宴,胜过老君仙丹香,八洞的神仙来拜访,才知道用了我的十三香。

(生笑,热烈鼓掌。)

师:太好了,你是要往演艺圈发展吗?(生1笑,摇头。)模仿得太棒啦!

生2:老师,我用天津话吆喝一个吧。

师:好,欢迎。

生2:大糖堆儿啊,就是没有核儿嘞!

(生2天津方言十分地道,生笑,鼓掌。)

师:你的吆喝也吸引了老师,真想尝尝你这又甜又脆的没核的大糖堆儿。

生3:老师,我创作的是卖煎饼果子的吆喝,可以吗?

师:好,展示一下。

(生鼓掌欢迎。)

生3:杂面的饼像薄薄纸一张啊,脆脆的油条饼里藏啊,有香菜有葱丝,还有腐乳和辣椒香啊,尝尝我又香又脆的煎饼嘞!

(生热烈鼓掌。)

师:很不错,真正吆喝出了我们天津卫煎饼的特色,又脆又香,让人垂涎欲滴啊。

师:同学们,吆喝本来发端于生活的无奈,那些悠长响亮的叫卖只为着手中的冰糖葫芦儿、烤白薯可以多找到些买家。然而,吆喝之所以成为检索老北京记忆的关键词,自然还有更多的精神维系与情感内涵。它就像老北京的一张名片,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这种特殊的文学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去抢救、去保存它。希望今天课后,大家能够询问家里的老人,整理并记录下那曾经被人所熟知的吆喝,也算是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贡献,好吗?下面,就让我们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结束这节课。(播放“吆喝”的录音。)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