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堂实录

鲁迅《雪》课堂教学实录

http://www.19mini.cn   2013-03-27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沈国华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雪,是天空的精灵,她美丽,她圣洁,她总会引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寄托上我们别样的情思。这个“我们”里,包括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起一场大雪,大自然这番壮美的景象,引起了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18天后,鲁迅先生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师:还有同学愿意当众朗读“你的文章你的段”吗?

生:我挑最后一段。(有同学笑)

师:你知道那同学为什么笑你吗?

生:估计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准以为我挑这段是因为这段短,才一句话;然而我挑这段是因为我以为这段重要,这段难读。

师:请先解释一下这段有何重要,再解释一下这段为何难读。

生:我在资料书上了解到,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而且这句话挺难理解的,太抽象了,难以理解的东西,会容易读吗?(有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能说说现在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在想,这“孤独”一词,可以认为这雪是独立,桀骜不驯的;死掉的雨,“死掉”可以理解为一种奉献精神吧;雨的精魂,“精魂”,永远存在,坚强的内核。

师:整句话无疑是赞扬的语气,可是具体到个体的字词,该如何来读呢?

生:这句话整体上高亢激昂,但在局部地区,其实语调挺复杂的,因为其中感情本就复杂。“孤独”一词,要有倔强之味;“死掉”,赞颂里有惋惜,惋惜里有庆幸;当然,最重要的一个词我认为是“精魂”,我甚至这个词可谓是整篇文章的灵魂,也是鲁迅先生思想之魂,必须读得重、慢、意味深长、余音缭绕。

师:你说得真好,相信你读得更好,请你朗读,我和同学们洗耳恭听。

(生读,读得慷慨淋漓,掌声响起)

师:看到这几位同学读得这么好,大家一定也想参与进来,所以,我们一起来读吧!今天齐读的方式要变一变,我把所有的男同学分为三个大组(依组把男生分三部分),由女同学朗读全文,当女同学读到第四段时,第一组男同学加入进来;当读到第五段时,第二组男同学加入进来,当读到最后一段的时候,第三组男同学加入进来。知道老师这样安排的原因吗?

生:由温婉到雄壮。

师:知我者,学生也。我读题目,《雪》,鲁迅——

(生按计划朗读,读毕)

师:唔,感情有起伏。接下来,我还想听一遍,不过,这一次顺序要倒过来,全班同学读第六段,然后,读第五段时,退出第三组男同学;读第四段时,第二组男同学退出;读第三段时,第一组男同学退出,余下的全由女同学完成。

生:由激越到宛转。

师:知音。

生:老师,那你的题目什么时候读呢?

师:文章可以倒,题目可不能倒,还是我先开头,《雪》,鲁迅,——

(生安计划朗读,读毕)

三、理性分析

师:大家读得真好,“三昧”之中可谓已得了“二昧”啊,还有“一昧”呢,我们不读了,我们要讨论了。请看题(屏显题目),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哪两种雪?据此把课文分成两部分。2、这两种雪分别有何特点?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种雪?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三个问题,循序渐进。先看第一个,都能说吗?一起说——

生: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第一部分1至3段,第二部分4至6段。(师一一板书)

师:后面两个问题可是要讨论讨论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三分钟后交流。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并不特定加入小组讨论。时间到)

师:第二个问题哪个小组同学来承担呢?

生: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这可从“但是”一转中看出。(师板书:滋润美艳,如粉如沙)

师:回答得干净利落。不过,手起刀落间,也容易丢三落四,为了查漏补缺,请允许我向你一一追问。文中描写江南的雪的句子有哪些?

生: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师:前一个分句直截了当,后一个分句曲里拐弯,能说说如何理解这后面的分句吗?

生: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将江南的雪比作青春的消息,后一个将江南的雪比作处子的皮肤。

师:处子的皮肤我懂,就是像你们这些孩子们的皮肤,青春的消息是什么?你看到过吗?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