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妙导入
师:对于诗人牛汉,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他的(生齐说)《华南虎》,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一篇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生齐说)。牛汉先生在课文第1节中解释为什么写这第一本书时,这样说:
(生齐读)(投影)
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就从这句话入手,一起走进课文。
二、感知故事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阅读活动。
(投影)
活动一:请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交流,哪位同学先说?
生1:第一件事是写作者小时候看他父亲的书。
师:这是文章第2节写到的事情。继续。
生2:第二件事是他的父亲发现他把书裁成两半,一半送给了没有钱买书的朋友。
生3:第三件事是他的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乔元贞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师:能否简洁些?
生3:父亲替我补书。
师:好!很简洁。还有补充吗?
生4:第四件事是他们小时候上书房时候的一些事情。“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是啊,这么有趣的事怎么能忘记呢?但是你的回答还欠简洁。请概括一下。
生5:大狗小狗陪“我”读书。
生6:“我”教大狗小狗背书。
师: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他们的回答基本概括了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老师将这些故事再精炼一下,请看大屏幕:
(投影)
“父亲”: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背书
师:这些故事主要发生在父亲和“我”身上。这样的概括既简洁又紧扣一条主线,即文题“我的第一本书”。
三、品味情感
师: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读出了父子亲情,同学友情,还有“我”读书时的乐趣。那么,在这些情感中,作者着力最多,最想突出的情感是什么呢?请看:
(投影)
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
师:“酷似”是什么意思?
生1:很像,极像。
师:很好!“酷”有“很、极”的意思。如天气“酷寒”。
师:谁知道卜劳恩的《父与子》,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生2:《父与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宽容、善良,留着刺猬头的儿子淘气、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师:你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卜劳恩的《父与子》描绘的就是父亲卜劳恩和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之间的生活点滴,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亲情。
师:那么,文章中哪些故事也体现了父子情深?
生3:文章第3节和第4节。
生4:文章第8节。
生5:文章第5节,父亲考查“我”背书的情形也能体现。
师:好,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一起品读第3、4、5、8节,进行第二个阅读活动。
(投影)阅读文章第3、4、5、8节,联系相关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让人感动。
(学生品读圈画,师适时巡视。)
师:可以交流了吧,哪一位先来?
生6:第3节开头第一句说“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这句话呼应第二节最后一句“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父亲很少回家,但一回家就关心“我”的成绩,让人很感动。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