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很好。看来你是个很细心的学生。那么就让我们齐读这两句。(师生同读)
女生3:我认为: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也很美。它不仅运用排比,也用了比喻,使文章更形象。
师:说的很好。老师这样改变一下句式: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蹦跳的脚步像斗虎一样。大家说行不行?
(生思考,交流。)
生16:不行,这样一改,就读不出那种力量来了。
师:很好。同学们注意:简洁的短句,让人读来更铿锵有力。(师板书:短句)大家再看,原句中的比喻句还有个特点: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大家说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17:它让人想到一些东西。
生18(补充):它让人联想到很多壮阔的场面。
师:那就再让我们读出腰鼓带给我们的力量吧!(生读)
女生4:老师,我感觉后文“愈捶欲烈!”三段,很有节奏,给人力量!
师:你说的很有见解(师板书:节奏)那你就自信的读给大家听吧!
(女生4自信的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老师总感觉,一个人读,力量总有些单薄,咱们男女生接力读怎么样?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二段,大家齐读第三段。
(男女生接力读。)
师:请大家留意:大家齐读的这一段中,有七个词独立成句,我们叫它独词句。大家想想,这七个词该怎样读?
生19:语速应逐渐加快,声调逐渐上扬。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9:我想那时后生已是人鼓合一,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了。
师:那你给大家朗诵出来吧!
(生19读,学生鼓掌,听课教师鼓掌。)
(课件展示:美文深读)
师:好的文章能引导我们与作者的思想交流,与他的情感碰撞。那穿着农民衣衫,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后生,在困境中坚强不屈,在逆境中昂扬向上,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奋斗之歌。让我们把握节奏,带有气势,饱含激情的再读25¬—27段。
(生齐读)
师:任何艺术都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面对这激昂的鼓声,面对这厚重的黄土,面对这豪放的后生。同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能将这种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精神发扬光大。捶出生命的鼓点,奏出生命的最强音。(音乐《黄土高坡》响起)
(课件展示 课下推荐:1.学唱《黄土高坡》。2.阅读贾平凹的《秦腔》。)
感谢大家的合作,再见!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