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随”字了得
——《都市精灵》备课有感
东台市实验初中 曹锦芳
秋意乍临,一月一度的学习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的活动如期举行。在教研室的引领下,我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学习余老师整体处理教材艺术的一位实践者,担纲任教《都市精灵》。几番砥砺后,感慨尤深:此次的教材暨教学怎一个“随”字了得。
在谈这一点之前,先要说说什么是对教材的整体处理。余老师对此阐释得扼要而鲜明: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带动对全篇文章生动活泼的阅读理解,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同时,余老师还给出了相应的教材处理良方,我把它归结为疑问法、悬疑法、句式法、撮要法等。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切合《新课程标准》的极为科学的教材处理方式,但如何因课制宜地确定整体阅读教学的策略,就须颇费思量了。
一、教材----匠心独运不随意 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基于汉字易让人望文生义的特点,常会有“随笔”即“随意写的文章”之误解。事实上,它是散文的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散文。它要求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又要给读者以美感,特别要让读者有如话家常般的亲切随和之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作者的见解。《都市精灵》则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随笔的这一文体特征。
(一)随笔的主旨不随意 作者有感于许多现代都市中鸟、鱼、 兽日渐稀少乃至灭绝的现状,以高度的责任感,呼吁人们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命题,可谓振聋发聩。
(二)随笔的构思不随意 为了让自己的呼吁得到读者的积极响应,作者在构思上也是煞费苦心。除了散文常见的紧扣文题,丰富联想,形散神不散外,安排了重重对比,既强烈地震撼了读者,又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彰显出主旨。
(三)随笔的语言不随意 本文不仅运用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及拟人的手法使语言富有画面感,而且运用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尤为令人叫绝的是创造性地借用化用成语,使语言极具新颖感,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这种种匠心,岂一个“随”字了得?
二.教学----殚思竭虑不随意 备课前,我曾随机在未曾接触过随笔这种体裁的学生中做了一番调查:你如何理解随笔的“随”?结果,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回答为“随意,随便”等。可见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都市精灵》是学生初次接触随笔这种体裁,俗话说“初学如漆”。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成了我的备课首选。几经思索,定下“悬念+发现”这一教学策略:先就随笔体裁设置一个贯穿课堂始终的关键性问题:随笔是随意写的文章吗?以随意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将发现一步步引向深入。
(一)发现主旨 在引导学生发现《都市精灵》的体裁后,相机设疑:作者有一定的用意吗?待学生撮要出作者的见解,顺势添加副标题,使学生明了:随笔的主旨不随意。初步走出误区。
(二)发现构思 明白了主旨,学生很快便发现随笔的构思也不随意,尤其是重重对比的运用令学生如醍醐灌顶:随笔的构思也是巧妙安排的。进一步走出误区。
(三)发现语言 知晓了主旨和构思后,通过齐读、分读、演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语言的画面感、节奏感、新颖感的同时又明白:随笔的语言也是精心打造的。从而彻底走出误区。
(四)发挥想象 当学生走出误区后,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东台正在创建园林城市的现实发挥想象,为城市推介精灵并参照书后附录写成倡议书。这样一举两得,既学习了倡议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理解。
四大教学环节,看似随意为之,实则环环相扣,怎一个“随”字了得?
回首这次教学实践,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对整体阅读教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教者只有尊重文本,深入文本,善于发现文本的匠心之所在,才能整体把握教材,才敢灵活设计教法,才会使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土壤上生成智慧的花朵!
这是我探索如何整体处理教材的一点感悟,鲜有高深的理论,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期待您的金玉良言!追随余老师的教改之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