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你的提醒让人倍感温馨。
生:我添加的副标题是“让我们与狼共舞”。
师:美好的祝愿浪漫而富有诗意。老师也拟了几个标题,原打算和同学们分享,没料到再次不谋而合。看来,我们师生的心是相通的。
屏幕出示:
(1) 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2) 不要成为孤城寡人
(3) 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4) 不错的衡量标准
(5) 让我们与狼共舞,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作者热切的心声)
师小结:我们把作者的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呼吁人们(红笔板书: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也是本单元的主题。由此看来随笔的主旨并不随意,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屏幕出示:发现一 随笔的主旨不随意)
师过渡:善待自然,优化环境。作者这份急切的呼吁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同与响应,构思上能不能随意呢?带着这份思考,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找一找作者构思上的匠心。这一步更艰苦,更能锻炼我们的语文能力。(屏幕出示:发现构思)
(二) 发现构思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地发现文本构思上的匠心,老师拟了这样几个问题(屏幕出示:(1)作者描绘了哪些都市?又写了这些都市的哪些精灵?(2)这些都市精灵有什么样的共同点?(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
生:作者描绘了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都市。写了北京的乌鸦、昆明的红嘴鸥、上海的大鸽子、旧金山的大海狮大海鸟这些精灵。
师:你宏观把握的能力真不错。题目是“都市精灵”,文章就写了四个都市及相关精灵。看来,作者是紧紧围绕题目来着笔的。这是本文构思上很鲜明的的一个特点。再看看第二个问题:这些都市精灵有什么样的共同点?结合文中相关词语说一说。
生1:红嘴鸥、大鸽子、大海狮大海鸟这些精灵都很可爱。
生2:它们数量很多。红嘴鸥有成千上万只,大海狮有上百头,海鸟有上万只。
师:数量一多,自然就成了标志和象征。
生3:它们都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如孩子给鸽子喂食、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都表明它们与人类的和睦。
师:这样的小动物人们怎会不钟爱?怪不得舒乙先生称它们为“精灵”。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找寻精灵的共同点时,都不约而同着眼于昆明、上海、旧金山的小动物,只字不提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如今的北京没有精灵。而昆明、上海、旧金山都有精灵。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作者描绘了四座都市,其中一座城市无精灵,另外三座城市有精灵。这就形成了鲜明的……
师: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并且,因为精灵的有无,作者对几座都市的情感也形成了对比。读一读,找出相应的词语。
生:对于北京作者是可惜,对于昆明是羡慕,对于上海是佩服,对于旧金山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但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向往。
师: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作者意识到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于是,在11节中顺理成章地指出动物对于城市的重大意义,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换句话说……(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师:舒乙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对比来彰显出文章的主旨。那么同样流露了作者写作意图的第6小节是不是也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第6小节是在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过去,老鸹是北京一景,而现在则久违了。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北京城的精灵从有到无这一变化的巨大。男同学读描写过去北京的文字,女同学读描写现在北京的文字。
男生读“几十年前……一点无序的伴奏。”女生读“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师:针对北京这种巨大的变化,作者郑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师:北京城的今昔之比让人感慨不已。然而即使如今的北京城内,还存在着强烈的对比。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生:作者工作的现代文学馆——行宫与整个北京城形成对比。行宫有喜鹊这种精灵,作者称它为“一景”:行宫还有小松鼠这“一宝”,四季还有许多品种的鸟轮流光顾。而整个北京城没有精灵,就连北京曾经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如今也很稀有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