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请哈佛大学的竞争异乎寻常的激烈:来自全世界的34950名申请人中,最终只有2158名被录取,录取率大约6.2%,创历史新低。而这一年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芮雪,却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什么世界顶级的大学会青睐这个18岁的中国女孩?
芮雪自己说:“独立的思维能力或许给我了很大的帮助。”
芮雪的兴趣广泛,尤其擅长乐器。4岁起弹钢琴,10岁考过十级;五年级开始学竹笛,六年级开始学古筝,初中开始学葫芦丝。空闲时间喜欢写诗和做瑜伽。
广泛的兴趣并没有影响芮雪出色的成绩,芮雪的理科成绩很好,初中时就在数学、物理、信息学竞赛中斩获不少奖项。在初三这一年,她立下了出国读书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带来的直接改变就是她从理科转学了文科,但是转科对她的学习成绩丝毫没有影响。
芮雪说:“我五六岁的时候就自己开始阅读、背诵各种国学典籍,包括四书五经、庄子、老子、唐诗三百首等。一直到我准备出国考试之前,我一直保持每天诵读古文、诗词的习惯。”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从理科转成文科后,成绩依然出色的原因。
2011年,芮雪在南京上海路的一个茶馆里,接受了哈佛校友、一位在南京工作的外国教授的面试。教授最后笑着对芮雪总结说:“你的优点在于你的品质!”而这个品质很大程度上就是芮雪从小养成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13岁时,芮雪就只身一人到南京读书,她自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吃饭在学校,回家以后就一个人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仅使芮雪的每个知识环节都学得很扎实,而且还能让她在学习之余做做瑜伽、听听音乐,以轻松淡定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每一个考试。
芮雪的成功说明了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同时惰性也是很大的。关键是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刘京海等专家提出,中小学生有四个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程鸿勋先生总结了阶梯式学习法的五级上课:
①跟着上课;②懂记上课;③联想上课;④多得上课;⑤专论上课。
《羊城晚报》刊登了关于一个农民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故事。这位农民文化水平低,对孩子说:“你们上学我很羡慕,你们放学后回来教我,我跟你们学。”于是,他每天就跟着两个孩子学习。两个孩子为了当好老师,在学校学习特别用功。长期坚持下来,两个孩子都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第二,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自己检查,有问题自己改正。另外,让孩子坚持写日记,也是一种独立完成的作业。
第三,课前预习。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的体会是预习者是主动者,可与教师同频共振。
第四,课后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过一篇文章《写字的姿势对学习的重要》。有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写字的姿势就不对。歪扭着身体写字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第一,扭着身子容易使骨骼发育变形;第二,扭着写字,写字必然慢。
中国古代著名的学者朱熹,专门写了《童蒙须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凡读书,整顿几案(桌子要安排好),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坐正了),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硬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古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在上海闸北八中采访时,采访过一位夏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我问:“您的字是怎么练的?”
他告诉我,小的时候,他们哥仨学习都不是太好。他爸爸是名中医。暑假刚开始,爸爸拿回三本厚厚的医书,说:“你们放假了,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请你们帮忙。这三本医书是我要用来给病人看病的,请你们每人帮我抄一本。这可是药方啊!错一个字就人命关天啊!你们写得慢没关系,要写得工整。写完了,我就带你们去‘大世界’玩儿,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天。”
当时“大世界”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玩儿的去处。于是,哥仨就在家里专心地抄写药方,一写就是一天,差不多坚持写了一个月。结果,哥仨的字都大有提高,而且坐得住,开始爱学习了。
夏老师的父亲用了一个好方法让三个孩子都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一般是从行为习惯开始的。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于学习成绩,老师和父母的魅力在于是否能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否能够引导孩子热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或是初中一年级,又或者是在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老师和父母要注意让第一个月成为快乐的时期,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