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艺术

董一菲:课堂教学艺术十思

http://www.19mini.cn   2014-07-16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董一菲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充满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师青春常在,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春意盎然。”

八、教学风格艺术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这是一个境界,是所有教师应该追求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形成鲜明而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可以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或称之为教学理念,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毕生追求的教学风格。以我个人为例,我觉得我也是经历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次强劲的风,不同风格的风,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当时是工具论盛行的时候,工具论是什么?就是对语文教学来说,讲究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讲究字、词、句,讲究将语文课文“肢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到自己刚毕业时对语文的理解,这是个理念的问题。这个理念的问题很重要,如果不是在坚持自己的东西,也是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恐怕很快就会“倒退”的。再一个就是教师的教学技巧,我想借用宗白华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宗白华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艺术作品的故事,就是一个用枯木搭成的花架,那么艺术的技巧是什么?艺术对人生的关怀是什么?那就是繁花似锦的花。”这句话用来说艺术技巧的话,是很恰切的。其实每个教师都应形成自己的教学技巧,这个技巧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东西。再者就是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还以我刚才讲到的于漪老师和钱梦龙老师为例,于漪老师是词采派,她的一节课可以讲成一首诗;而钱梦龙老师更像一个智者,他在不经意之中,在平和散淡之中,将学生引向一个境界,一个士大夫的境界。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的境界。

屏 幕

 

教学风格艺术

教学思想

教学技巧

教学风度

教学特色

教学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它是人格化的,而教学技巧和机智则是方法上的。这是因为教学艺术除了对教学效果至臻至美的追求,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因此,“如果只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才智,充其量只是娴熟的技巧。而艺术是属于良心的,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我国特级教师成功的教学艺术,乃是他们“一片爱心”的结晶,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整理,上升为理论,使之作为中国特色的教学艺术思想的精髓部分。

 

九、教学的唤醒艺术

屏 幕

教学唤醒艺术

唤醒文化意识

唤醒生命意识

唤醒课堂情绪

关于教学唤醒艺术,那么教学是什么?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唤醒的是学生的生命意识,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如此,唤醒的是课堂的情绪,那么检验我们一节课是否有艺术性,其实我们可以扪心自问,通过反思这节课是否有文化意识,是否在课堂中有生命意识,课堂情绪调动的好不好,这些都是唤醒艺术。

“唤醒”教学是树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促进人全面觉醒进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它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树人意识,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生命意识、唤醒课堂情绪,创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生活。让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唤醒课堂情绪,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触及学生灵魂的过程,成为贯穿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成为解放学生内部力量的过程,改变以往那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的过程。这种被唤醒的建立在生命层次上的课堂,是师生展开对话的平台,是意义生成的重要场所,也是激发生命成长,进行自主建构性学习的空间。

 

十、教学欣赏艺术

最后一点我讲的是教学欣赏艺术。我想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句话说的很好,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有时候我们称之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上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甚至这种温暖,有时候比阳光还灿烂,这就不是“布帛”的问题,那么“伤人”,可能就是一句话,有时候就可以毁掉一个天才。记得在九八年的时候,我在哈尔滨师大附中上了一节课,犯了一个错误,其实多少年之后,还在反思,当时有一个哈师大附中的小男孩作了一首诗,这首小诗写的非常好,我在表扬他的时候,不经意说了一句话,我说:“你这首诗的味道像一个怪味豆。”这句话说完后,第二句其实可以不说的,接着我又说“怎么有一点王朔的味道?”我觉得他没听懂,没听懂也就算了,我觉得有点“王朔”特点,这句话还算中性的。紧接着,我说了一句,说的非常快,快的我都没有反应过来,我说“怎么有点痞子的味道”,课堂本来很活跃,此话一出,大家开始沉默,这堂课情绪低落倒是次要,关键的是这个小男孩深深的低下了头,从此一言不发。这个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提醒自己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所以教学是一个欣赏的艺术,在不同的欣赏层面上,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课堂上应多一分肯定多一分赞赏。一位教育家说过:“你要想把孩子塑造成你渴望的样子,只有靠你激励和赞美的语言,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一样,欣赏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的价值赋予学生的教育。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

屏 幕

教学欣赏艺术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同时有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气质爱好和才华,仿佛是“人的初稿”,教师是调动和修饰这一初稿的灵魂的工程师。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我们一定给予学生关爱、尊生和赏识。“赏识”不等于爱,赏识更重要的涵义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赏识本身就体现出平等。我们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有时并不令人满意的“回答”,也要给予真心的赏识,这才是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教学研究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