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精讲艺术
第三点教学精讲艺术。精讲是具有一定学术含金量的理论阐述,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
屏 幕
教学精讲艺术
一、精要之美
二、精当之美
三、精深之美
四、精彩之美
(一)是精要之美。主旨明确,纲目简明,取宏用精,厚积薄发。“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出言寡约,而显达易解;义理微妙,而说之精善”。
精要之美顾名思义,一定是简明扼要的,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比如说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会涉及到长篇小说的节选,如《红楼梦》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这样的长篇小说,这样的世界级小说,光红学家就一代又一代人,这个怎么讲?这就要有一种精要的艺术,删繁就简,抓住什么来说?我经常抓住人物的判词来讲,因为人物的判词可以贯穿《红楼梦》的百二十回,在这百二十回当中峰回路转,所以是一种精要之美,同时还应该有一种精当之美。
(二)是精当之美。要把重点、难点、疑点、盲点、关键讲正确,讲清楚。要讲在奥妙处、讲在不明处。刚才跟同学们说,你们学没学过史怀哲《我的呼吁》(同学们说没学,这是新教材的一个新的篇目),那么在讲史怀哲《我的呼吁》时,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个生命的伦理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生命?在这里就涉及到老师把这个难讲的问题,精当的讲出来,于是我就举许多的例子,我说人类在古代的时候,东西方文化,可谓是殊途同归了,那么东方文化,我们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我们都有着泛神论这样的观点。大家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喊一声“土地佬儿”,那里的土地佬就出来。大家说土地的精魂就是土地佬儿,这是泛神论的,树会有树精,甚至把树精都分的非常清楚。像金庸,他继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在传统文化当中,比如他写《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名字,他们其实都是精灵的化身,这是一个泛神论的表现。那么在西方也是如此,经历泛神论的这样的过程,林波斯山上,演绎的是众神的欢颜,所有的神都是个性化的结果,一个人性化的结果就这样神化了。所以在经过这样的岁月,再走向文艺复兴,那种对人性旗帜的高扬,人自以为是,从这个社会,从生物当中,从生命当中,让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对的。然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人成为超人,人的个人的东西开始膨胀,膨胀的结果就到了今天,地球就面临了一个危机。它实际上是人自身的危机,就是生命伦理没有得到、没有落实的危机。万物众生平等,这是佛教的观点,史怀哲认为什么呢?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一花一叶”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他的观点。所以我只讲了第一个自然段,其他比如他反对战争,反对核武器,这都太简单了,就不要讲,所以讲要做到精当。
(三)是精深之美。“讲”还要讲精深,什么叫精深?深,一定的理论深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集中概括(如有位老师讲写作:爱(热爱生活,聚材取事)——情——美。)
曾经问过同学们一个问题,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有几个苹果?开始同学们很茫然,有几个苹果呢?后来想一想,可以有这么几个苹果:一只是夏娃吃过的苹果,一只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还有一只是希腊神话当中帕里斯的那个苹果。还记得帕里斯的苹果后来给谁了么?爱神。总而言之这样的问题能够使课堂更深入一些吧。
(四)是精彩之美。语言多少要有些文采。讲求活、熟,语言带“彩”——妙语连珠。学生的美感享受是“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学生的心理感受(对于老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四、教法选用艺术
屏 幕
教法选用艺术
教学至法乃无法
“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黑格尔)“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的逻辑——程序方面和心理方面。教学方法取决于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行动上协调一致的结果。”(巴班斯基)先进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是“这一个”。
关于教法的选择,有这么一句话叫“教学至法,乃无定法”,教学最高的方法,其实就是没有法,它应该是在有法之中寻无法,在无法中谈有法。那么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呢?
(一)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谓开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谓达其辞。”(朱熹)“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后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程颐)“相机诱导”,“相机”就是要相准教学之机。
启发式这种教学方法是孔子创立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教育家——孔子,有学生三千,正所谓“孔圣人门徒三千”,孔子因人而异,相机诱导,“相机”就是要相准教学之机,从而创立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有张力,有活力,也充满了魅力。
第二个方法就是谈话法,谈话法实际上既是孔子的方法,也是苏格拉底的方法,东西方两个著名的哲人、教育家,都用谈话法来谈最玄、最深的哲理。比如高中课本中学到的《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怎么谈道,这个道是怎么完成的,其实就是一个谈话。同学们知道,文中有“点,尔何如?”点怎么样啊?点就可以谈了,然后“吾与点也”我同意点的观点,也不过如此,上课的时候多用一些谈话方式师生间交流也是很好的,比如说点拨式,最后交流到一起就最好。
(二)运用教学方法必须重视“三性”。
一是多样性——“教亦多术矣!”须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
二是灵活性——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三是局限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很难有一种可以称作“万应灵方”的方法。如果说,教学方法是一把金钥匙,那么教师就是手执金钥匙的人;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