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经常看到在上课时间溜到教室外头闲逛,经常看到他被老师拎到政教处训话,穿校服也是趔着扣子……这里,我暂时称呼他为小岩吧。
第一次和他接触是在学校对面的粉店。那天,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和几个老师到学校对面的粉店吃早餐。在那里,我看到了几个让学校老师颇为头疼的人物。因为学校老师有值岗制度,考勤是在8点撤岗,为了不让班级挨扣分,有些迟到的学生很喜欢在学校对面待到考勤老师撤岗后再溜进学校。我看到学生还待在店子里,就劝到:“快点回去了,已经上课铃响了。”一个学生回答到:“值岗老师还没走,我们现在进去扣分了会挨老师骂的。”一阵劝说,学生执意不肯离去,只是隔三差五往学校大门看。
当我把早餐端到桌子上的时候,小岩正好翘起二郎腿,靠在墙边,娴熟的点了一根烟,很悠闲的吸了一口,并把烟递给了旁边的男同学。我皱着眉看了一眼,很生硬的说了句:“把烟掐掉。”我当时想到的仅仅是三个方面:一是在公众场合,而且是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吸烟不太好;二是在学校对面有学生吸烟,会影响到学校的形象;三是中学生吸烟太不应该。或许是他们没被人这样对待过,或许是他们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对他们说话,有几位学生只是愣愣的看着我,只有小岩,仍然将香烟放进了唇间。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结。周围的人都看着我和他,想知道事情会怎么进展。我走到他面前,此时的我,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劝说他。“把烟掐了,回学校上课去,铃响了老久了,老师在教室里等你们。”他只是斜着眼看我,似乎在想着什么,烟依旧夹在手间,没有动弹。半响,当他打算再次把烟放到嘴边时,我突然向他伸出了右手,微笑着说“同学,要帮忙么?”周遭都安静下来了,几个旁边几个学生的眼睛,在我的手和小岩手中的烟之间转着。
我没有碰到过这种事,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处理,在教育思想交流方面,我还是个新手。小岩突然把烟往地上一丢,手一挥,“回学校去”。店子里的学生都默默起身跟着他离开,走进了学校。我回到座位上,继续着我的早餐。一个老师和我说:“你不怕他打你啊?现在学生很牛的!”是啊,我怎么当时没有害怕学生会不会发起狠来打人啊?旁边一人搭腔:“要不是看你是个女的,个子又娇小,他们年纪虽小可也有点怜香惜玉才放过你的!”真是这样么?我倒是情愿是小岩突然发现吸烟不好才这样做的。店子里,已恢复了热闹,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脱离香烟的迷障呢?我有没有这个能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已经慢慢淡忘了那日的事情。一天,我到总务处修理电脑,下楼的时候,鼻子突然问到了呛鼻的烟味以及几个学生说话的声音。现在正是上午上课的时间,学生肯定是又逃课了。在总务处下教工餐厅的门前,我看到了三位学生,人手一支烟,商量着什么事。我正打算跟他们说快回教室上课。其中一个学生却高喊起来“全体听令!立正!”然后三个人就往墙边立正站好。我正纳闷出什么事呢,又听他继续喊道“把烟掐掉!”原来是他!他还记得那天的事情,还记得曾经有我这么一个老师让他把烟掐掉!我失笑,没有追究他们学校里面吸烟的事情,只是和他们说快点回去上课。小岩答应一声,和另两位学生飞奔离开。
在不久后,又一个上课时间,在楼梯口碰到他和一位同学聊天。他看到了我,虽然他没有吸烟,但是仍然向我说了句“把烟掐掉!”,然后冲我笑了笑,在我还没来得急和他说什么的时候,他马上又说“我马上回去上课!”一溜烟的跑开了。
他那句“把烟掐掉”再次提醒了我,提醒了我一件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关于青少年吸烟的资料。
青少年吸烟主要是因为:
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模仿心理:青少年模仿心理强,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定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时都在抽烟,自己在模仿抽烟时,心理上使自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社交心理:“烟酒不分家”、“烟酒铺路”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是将来社会作准备”。
环境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吸烟者接触、交往,自己不吸,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烟,岂不小气?只有自己也吸烟,才能体现出彼此“有数”、“有交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你来我往,学会了吸烟。
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又处于反抗时期,对家长、老师的训斥不敢当面顶撞,心理抵触无处发泄,情绪委曲无处发泄,便用吸烟来作为一种抗拒手段。
将烟作为“工具”有青少年认为两手空空没事,就吸支烟解无聊,手指夹支烟,感到时髦,有男子汉的气派、风度。上厕所吸烟,是为解“臭气”。考试前吸烟,是借助吸烟来“开夜车”、“兴奋提神”、“活跃思维”。
侥幸心理:虽然知道吸烟可致瘾,可许多青少年认为“爸爸、爷爷吸了几十年烟也没得癌,我岂会得!”
因此,针对青少年的吸烟心理活动特点,“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戒烟很有必要。
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找到了,可怎么帮助他们戒烟呢?我在网上,向青少年问题专家寻求了帮助。在专家给我的回复中,他们是这样说的:
厌恶疗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青少年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一旦形成讨厌吸烟的倾向,青少年就不会去抽烟了。如对吸烟的中学生放映因吸烟而死于肺癌的电影,或其他现身说法的教育,让他们看后确实感到害怕、感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厌恶吸烟。
价值改变。许多中学生吸烟是为了自我显示,表示自己具有真正男子汉的成熟形象,很有风度。因此,采取改变与吸烟有关的价值观念,使吸烟的学生感到吸烟有损于学生的纯真形象,吸烟只能让他人产生恶感。这样,他们就会在新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有效地做到不再吸烟。
切断消极影响源。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下,开始吸烟和逐步学会吸烟的。实际上,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成了一种强化吸烟的因素。采取割断消极影响源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不让他们与吸烟的同学或同伴接触,实质上是让他们不再有复发吸烟行为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他们已有一定的分辨力和抵制力,不易再受别人吸烟行为的影响。
增强压力法。周围的人要支持学生的戒烟行为,家长、老师以及好朋友要经常支持抽烟者向不抽烟转化,对他们要表示信任。这种压力是学生戒烟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和监督力量,有利于防止吸烟的复发。
戒烟这是一个多么长期的过程啊。小岩他们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毕业了。这短短的时间,我能做些什么吗?有机会,我一定要和他聊一聊。
一天,放学后,学生还在球场上打篮球,我看到了那里有小岩的身影。我球场边的林荫道坐了下来。十多分钟后,小岩溜到了我旁边坐了下来。“你球打得不错啊!”这一句开场白,让他笑逐颜开。于是,我们开始攀谈起来。他和我聊了许多他的过去,我也慢慢和和他聊着吸烟的事情。终于还是搞清了他是怎么开始吸烟的――不吸烟,做老大没派头!
从那天以后,他见着我,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而不再是那句简单的“把烟掐掉”!每次和他接触,我试着用从网上学来的方法和他聊,希望能帮助他改变自己。
那一天,当我从电脑室出来的时候,听到从楼梯口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把烟掐了啊!以后不许再在我面前吸烟。”我觉得,我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步!
中考结束了,我不知道,小岩考得怎样,但有一点很让我欣慰,他已经戒了香烟。我时常提醒自己,教育,需要交流!教育,要有爱!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