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通化市、梅河口市关于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强我校 “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根据梅教发[2011]86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的意见》,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促进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领导组织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小组:
组 长: 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政教主任
组 员 :年级组长、保卫科长、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
三、“特殊家庭学生”的界定
特殊家庭学生主要包括单亲、离异、贫困、残障、外来务工等家庭的学生。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
1.建立包保工作机制。各班级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特殊家庭学生人员,由各教师“一对一”包保。
2.建立班级“特殊学生”教育跟踪档案工作机制。各班级为每名学生建立一整套特殊家庭学生档案,从学生发展上做好跟踪。
3.建立科研机制。学校组织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应用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将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推到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4.建立心理咨询与辅导机制。心理咨询教师要利用网络、信箱、对面沟通等多种形式帮助特殊家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思想上的问题。
5.建立家访机制。班主任、包保教师要利用电话、网络、走访等形式经常性家访,帮助学生机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6.建立帮扶与资助机制。学校成立特殊家庭学生帮扶小组,制定帮扶措施,利用学生过生日、教师认领学生、与学生结对子等手段,帮助学生前行。对于特困生,通过捐款、捐物,定向帮助的形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7.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机制。发挥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沟通函等促进学校与家长的多方位沟通,共同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
8.建立“特殊学生”跟踪教育检查工作机制。将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促进对此项教育工作的重视。
9.建立经验交流与模范引路机制。定期召开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定期总结反思;积极宣传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
(二)工作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明确任务(2011年10月上旬)
1.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宣传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成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小组组织,拟定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有关工作。
第二阶段:确定对象,建档包保(2011年10月下旬)
1.班主任对本班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教育对象,并建立名册;全面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特征,认真分析思想性格的形成根源,探索恰当的教育对策。
2.建立班级“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全面反映特殊家庭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确定包保教师和学生。
2.将“特殊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制度,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实行“一跟一”或“多跟一”等方式的包保,结成“对子”,上报包保名单。
3.做好特殊家庭学生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跟踪教育,帮教实践(2011年11月-12月)
1.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帮教,如:家访、谈心、心理疏导、帮扶资助等;
2.加强与“特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书信、面谈、走访等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实施共同教育。
3.在帮教过程中,要有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引导、多鼓励。
4.学校对特殊家庭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5.召开相应会议,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树立典型,推动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
年终,学校要对“特殊学生” 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班主任要对工作中形成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总结,并使之固化成为今后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和管理机制。同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设立“特殊学生”进步奖等)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2011年10月11日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