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高丽艳,是牛心顶镇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感谢同事对我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其实,在我校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怨无悔。今天,我就作为其中的一员向领导、老师们谈谈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汇报的题目是《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一、立志从教,无怨无悔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很困难。在我上高二时,母亲又因病去世,父亲一个挑起家庭重担。是张希贤校长和王福民老师等人轮流为我交伙食费,才使我完成了高中学业。他们的爱心让我感受到教师的伟大。于是,我立志要做一名像他们一样令人敬仰的老师。1983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满怀欣喜的同时,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由于我的勤奋敬业,工作成绩一直很突出。当时镇政府领导很欣赏我的工作热情和能力,想把我调到镇里当妇联主任,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美差,但我想到培养我的老师,看到学生们留恋的目光,便毫不犹豫地谢绝了这份“美差”。很多人替我惋惜,但我并不后悔,做一名平凡的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
二、奉献爱心,浇灌桃李
爱是师德之魂,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自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把一颗赤诚的爱心奉献给了教育。对待工作,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待学生,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随时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我耐心帮助补习;对生病的学生,我送水送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我倾囊资助;对顽皮的学生,我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记得班上有一位叫张涛的学生,因母亲患精神病,他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经常衣衫不整,饿着肚子来上学。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使他和同学产生了敌对情绪,好打架,不爱学习。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我便经常对他问寒问暖,帮他洗衣服,给他买吃的,并教育其他学生善待他。渐渐地,张涛同学变了,脸上有了笑容,不再骂人打架,学习上也进步了许多,看到他的转变,我真是由衷地高兴。我深深地懂得,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爱心塑造学生的灵魂,是我的责任。比起那些曾经关爱过我的老师,我还差得很远,我要把这爱的火炬一直传递下去。
三、公而忘私,勇挑重担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是我无法割舍的牵挂。多年来,我一直立足本职,默默耕耘,在艰辛中收获着劳动的愉悦,在奉献中体验着灵魂的升华。“舍小家,顾大家”,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儿子六岁时,患了癫痫病,医生嘱咐我好好照顾孩子。因为每发病一次,就会加重病情。可当时我正领学生备战中考,疏忽了对孩子的照顾,使患病的孩子又被车撞伤,住进了医院。一边是即将中考的学生,一边是多灾多难的孩子。我左右为难,最后使命感让我又毅然站到了讲台上。丈夫在医院照顾孩子,我下班后再去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可怜的孩子,我心痛万分。这些年来,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却忽略了自己的儿子。如今,孩子处在伤病中,是多么需要母亲的关爱与呵护啊!可想到教室里那几十名学生期盼的目光,我无法逃避一个教师的责任。我只能强忍眼泪,在心里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了!”
孩子的病虽经多方治疗,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后来发展成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形同植物人。为了不耽误上班,我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做饭、洗衣晾被,喂孩子吃饭,自己常常忙得饿着肚子上班。孩子大小便失禁。学校特许我课间操时回家为孩子换一换衣裤,处理屎尿。有时因工作忙,不能及时回家,孩子只能在屎尿中忍受着。当想到孩子发病时痛苦不堪而又孤独无助的样子,我的心都在滴血。
由于长子的病况,政策允许我生育二胎。小儿子的出世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可又一个噩耗几乎把我摧毁。2002年小儿子经诊断又患了与大儿子同样的病。这巨大的打击让我无法承受。记得有人说过,上帝在关闭了你的一扇门之后,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可是我的那扇窗在哪里?看着两个生病的孩子,预想未来,我深深地绝望了,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时学校领导和老师来到我家看望、安慰我。我教的学生也来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别难过,我们都是您的孩子!”看到孩子们真诚可爱的面孔,我猛然醒悟:我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还有这么多学生需要我,我怎能因个人生活挫折就轻言放弃!
我拭干了眼泪,重新振作起来。这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注定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不仅要正常工作中,还要照顾两个病残孩子的饮食起居。一个个一口口喂饭,一次次换洗衣裤,累得我腰酸背痛。最糟糕的是两个孩子同时病重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记得2006年春,小儿子接连高烧不退,发展成支原体肺炎,为不耽误给学生上课,我请求医生把药拿回家打,几瓶药一打就是大半夜,我常常握着孩子打针的手就睡着了。可白天从不少上一节课。超负荷的劳动量,使我的身体累垮了,为不耽误工作,我一边批备,一边打针。领导、同事们都劝我休息几天,可我总是说:“我能挺得住。”此年中考,我所任学科名列农村中学第一名,给支持和帮助我的人及学生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8年春,小儿子的病情又加重了,有时一天抽十多次,打针吃药都无济于事。作为母亲,我虽心痛如割,但必须咬紧牙关面对。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务,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时钟无法停歇。我家的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校白汝忠校长和爱人不仅带钱和营养品前来探望,而且积极帮助咨询治疗方法。同事们也尽力帮我分担工作。副市长张卫红等领导经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孩子,给孩子买营养品、玩具和衣物,给予经济帮助,并且联系市残联和外籍专家前来给孩子会诊。领导的关心,社会的关注使我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更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2008年秋,我校一位政治老师病休,虽然我家庭负担很重,但想到大家平日对我的关照,我便主动承担了代课任务,替学校解决了难题。9月份,我又承担了市级公开课。当时我还犯胃肠炎,孩子此时也正发病,已十多天不吃不喝了。同事们劝我推了这项任务,可我想到领导的信任,自己的职责,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担起了这个责任。我讲的《男生女生》一课获得了市级优质课的荣誉。
2010年5月,本来就多病的我又检查出了冠心病。当时,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说不出话。医生让我住院治疗,可我放不下初三学生,坚持上班,学生们被我的顽强精神所感动,叫我“顽强妈妈”。秋季,一天上课时,我的冠心病又发作了,白汝忠校长命令我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当时我还不理解。不久,我陪大儿子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此时我才明白了白校长的良苦用心,是为了不让我留下终身遗憾。
四、不断探索,务真求实
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我从教以来坚持不懈和追求。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未间断过学习,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探索教学新路,总结教学经验。我撰写的《换一种眼光看差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初中思品课中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等论文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在事业的默默耕耘中,虽然历尽艰辛,却也收获到甜美的果实,领略到桃李的芬芳。多年来,我教的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几年来,我先后获得“市师德标兵”、“德育先进个人”、“爱岗敬业好模范”、通化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吉林日报和吉林电视台也先后刊登和播出了我的事迹。还有梅河台播出的《手心手背两情牵》节目,荣获2008年全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我知道,荣誉只意味着过去,我会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向更高的目标奋斗。以坚韧、博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教育的新篇章,以回报社会各界给我的关爱和资助。在我的心中,教师是我永远的无悔的选择。
2011年9月10日
相关链接:
高丽艳——难舍两份爱
(吉林电视台《我是农民》访谈高丽艳)
高丽艳,一个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的乡村教师,从教20多年来,培养出了一界又一界的优秀毕业生,收获了甜美的果实,领略了桃李的芬芳,然而在这美丽的光环背后,却蕴涵着常人无法体会的辛酸。
在牛心顶镇中学门口,高丽艳远远的向我们挥手打招呼,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老师,我看不出她是那么苦难的一个人,笑容始终挂在她的脸上,给人一种积极乐观、温暖如春的感觉。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我来到她的家中,看到两个孩子的真实情况后,还是为之一震,心,真真切切的在颤栗,大儿子躺在床上,形同植物人,小儿子也因为癫痫病多次发作,已经头脑不太清楚,走路会摔跟头,丈夫每天早出晚归的在外面开车,拼命挣钱养家。工作时两个孩子只能被锁在屋子里,有时摔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她也曾想过与心爱的孩子一起离开人世,但是坚强的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路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在这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高丽艳是怎样从绝望中走出来的?是什么燃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让她坚定的走下去的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信念?
家庭生活虽然很不幸,但高丽艳从未带着任何不好的情绪来到学校,不管家里多忙乱,20多年来,上班没有迟到过一天。在学习和生活上,她都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仿佛那些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问及她教过的学生,她的脸上是一种欣慰和满足,多少次带病坚持讲课,多少次给学生洗衣做饭,多少次陪生病的学生看病打针,多少次走夜路去学生家补课家访,在高丽艳回忆起来,只是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如同我自己走出困境一样开心”。她所教的班级曾获梅河口市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乡领导看到她的工作热情和能力,要调她到政府担任妇联主任,但是她丝毫没有犹豫,这是怎样一份无法割舍的是师生情?怎样一种无法放弃的使命感?
这就是真实的高丽艳,以坚韧、博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真诚,在这个平凡而清贫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的故事让我感叹不已,她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用她的话说就是“教书要先教做人”。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位伟大的乡村教师讲述她“教书”与“教做人”的动人故事。
(吕璟纯)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