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文梗概:《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课文。作者是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课文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再写克隆的实验,接着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阅读科普课文,了解克隆知识。
②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③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课文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课文的能力。
④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⑤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基于此,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对克隆人的看法的讨论,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