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另外,浅显易懂,文章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一、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本文的主题。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优美的意境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3) 思想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大约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使用抄、查、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将注释抄在字的上头(蓝笔);查就是查阅工具书将理解有困难的字解决掉(红笔);读就是就以上的解释进行全文的翻译。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会对下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关注。符合新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三国两晋时的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的背景切入,我们要了解的大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东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也在那个混乱丑恶的时代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背景简单认识,暗示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须以此为依托。
(二)提出问题:
A说出自己对成语世外桃源的理解
B听读课文,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魅力成为众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
设计意图:边听录音示范边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加强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感知。在这个主问题的之下,师生互动,更容易牵引一些小问题:
(1)找寻描写自然风光优美和桃源人安居乐业的段落指导朗读。
总结提升朗读效果的方法:
①了解内容,准确翻译。
②明确作者抒发的情感。体味表达的意境。
③注意节拍、重音、语速。
(2)对表现桃源另一特点即村民的纯朴善良的语句赏析。结合本节留白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从景物描写入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学习诵读古文,有意识的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所以,主问题牵引细碎的小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推敲朗读方法、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训练发散思维。
(三)揭示主题
A.找出虚构的痕迹。
B.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直揭社会现实,而是虚构了一个理想化、至少在当时不会有的世外桃源?
学生先说,教师不马上说出答案,将课前学生查找的、老师整理汇总过的资料分发给他们,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概括主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不是太强,或者说不愿意查,抱着双苹果书不放,那里的介绍并不十分全面,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应全面了解作者,了解风格、了解他的遭遇,了解他的故事。培养筛选、积累和阅读课外文字的习惯。
我的说课完毕,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