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课堂作业
1.作业次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堂作业应完成授课时数的2/3;语文每两周完成1篇大作文(一学期完成8篇),2篇微作文,一篇阅读感悟。
2.批改次数。作业全批全改。作文详批详改6篇,2篇互批、略批。
3.作业内容。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习题典型,题量适当。照顾学差生,可采取分层作业形式。
4.作业上交率。学生应全员上交作业,杜绝为了完成任务而抄袭作业的情况发生。
5.作业规范。作业本宜用本夹保护,保持清洁。使用规范的汉字工整书写,行款格式正确,恰当运用标点符号。每次作业都要注明作业次数、时间;不同时间作业用横线相隔。作文本首页应有作文修改符号,次页为作文目录。
6.批改质量。作业批改中杜绝只批“√”和 “×”现象,作业本上应有恰当批注。无错批、漏批现象。批语中肯,有激励性。详批作文要有侧评、眉批、总批。
7.批改记录。课堂作业每次都要有批改记录,记录要详实,包含主要优、缺点、辅导内容及相应的学生姓名。
(二)其他作业
1.历史、思品、地理、生物学科以练习册或测试训练作为课外作业。美术、信息技术等实践性强的学科,可留实践性作业。
2.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四次作业处理。
3.作业检查每月一次,年级组长负责收取本组作业,教务处检查。
五、考试、阅卷及评价
1.各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务处或年级组的通知要求提前准备试卷。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组织安排;单元测试、小考由组长组织安排。
2.缜密组织考试,认真阅卷。对于客观性试题,答案要经过同学科教师研究确定。要将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度纳入批卷考查当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性意识。批卷后要认真、及时填写成绩册及考试分析评价表,上交教务处(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教务处保存)。
3.每次考试结束,任课教师要做好试卷总结与讲评工作,各年级组长组织该年级教师开好总结会;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参加会议,并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4.尽量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负担。
六、教研与培训
1.学校每学期根据教研计划,确定教研主题,并拟定教研活动方案,落实教研任务,开展教研活动。
2.教研主题的确定要结合上级精神和学校实际,注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每学期搞2次教研活动。
3.教研活动应注重各环节连续性: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研讨课题——授课准备——课堂实践——会后研讨——总结提高。
4.教研实践上课过程中,组织相关教师与领导听课,按照《教研课评价表》做好评价;学校将评价结果汇总,评选出优秀教研课,可颁发证书。
5.学校要及时总结好的教研经验,形成理论,铺开指导本校学科教学。
6.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学习活动。利用业务学习或专项培训时间,对全体教师举办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