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提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11月11日~14日,我校初中部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教研活动为初中3个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5个学科,执教者为11名教师。
本次教研活动有如下亮点:
一是针对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确定教研主题,解决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已经实行多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每个教师都懂得,但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并收到实际效果的在我校还不是很多。多数教师仍然“以我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包办多,学生探究少”;即使课堂存在少许互动,也多为蜻蜓点水,大多提问少数几名好学生,抛弃的是大多数学生,从而导致教学的“有效性”的严重缺乏。这种教学现状的存在,固然与“老教师”的教学“惯性”与“惰性”有关,更与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足与偏差有关。因此,本次教研活动重在改变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的教学理念,着重于课堂教学的“纠偏”,因此,“有效教学”被确定为本次经验的主题。
二是将教研活动与教学开放有机结合,以多元评价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开展本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三结合”的多元评价法。制定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各自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并分别印制了三类评价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教师代表为主要成员的教师评价小组,每个年级邀请了10余名家长,并选出10余名有代表性的学生,一同参与本年级教研课评价;同时他们还要对教研课及学校教学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行,促进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反思自身教学,使教学评价更加趋于科学化。
三是将教学公开课与优质课评比同步进行,增加教师的研究教学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教务处制定了优质课评比办法,并规定评比结果作为推荐上级各类教学优秀人员及晋级加分的重要依据。在上教学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听课,课后分别从不同角度同步评价同一教师的授课(教师评价侧重多角度的专业性评价,家长和学生评价侧重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评价),并分别以80%、10%、10%的比例计入执教教师的评价总分中,如果分数达到90分以,该课即为优质课。通过此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执教教师的教学热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四是准备充分,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教务处提前两个月制定了校本教研暨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成立了优质课评选小组,制定了有效教学多元化评价标准,下发了报名表、评价表、统计表等表格,召开了全体初中教师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落实。执教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其它同学科教师合作,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部分学科还设计了导学案,制作了课件;教案经集体讨论、组长审核后,印发给听课者作为听评课参考。
五是教学方式朴实、实用,效果令人满意。
在上教学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追求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是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有效教学,即便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故不少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小黑板、板书、实验等手段,用图片互动导学,用小黑板揭示目标、展示示例,用板书展示关系、点出要点、归纳结论,用实验揭示规律、促进互动、引导学习……当然,由于学科、教学内容、教师风格的不同,一些教师也重视了课件及展台的使用,如七年级英语、九年级物理,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有限的45分钟内,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且师生互动效果很好。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着眼点在于“有效”二字,无论从教研活动的准备上,还是教研公开课的展现上,还是教学流程与效果的评价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目的,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
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学来说,只停留在“有效教学”上,只是在医治旧式课堂教学遗留下的顽疾;要想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再进一步,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