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模式研究》
二、承担学校:吉林省xxx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形成本校的教育模式。
课题研究的意义:责任感培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面提升学生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以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健康素质,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应对未来挑战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四、研究内容
1.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学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模式”研究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3. 构建学校“增强学生社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模式”。
4. 形成学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机制和评价机制。
五、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2. 文献研究法:
3. 实验研究法:
4. 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学生。
七、研究步骤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确定实验研究人员分工、开题,基础理论研究。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4月)
深入落实课题实验方案;开展系列实践研究活动;及时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对实验进行总结,完成预期研究任务,撰写论文和实验报告,申请结题。
八、保障条件
1.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在贯彻教育局“五个学会”工作中,把“学会承担”作为重要内容。
2. 有长期开展教育科研的领导、教师参与研究。
3. 学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有德育研究的成果。
4. 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设备、研究手段齐备,具有研究资格和能力,学校能够提供研究政策和实践保证。
5. 有上一周期责任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做支撑。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