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湖心亭看雪》之“更定”的七个考证

http://www.19mini.cn   2013-04-15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葛明 董延平等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明末作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似乎很受教材编写者的欢迎,不止一种教材收录了这篇文章,恐怕都没有预料到,“更定”一词竟然给很多老师带来了困惑。

考证五: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关《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的疑惑

今日始教《湖心亭看雪》,在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赫然发现一个问题,作者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究竟为何时?

鲁教版四年制第四册《湖心亭看雪》有这个词的解释,课下注释和教参是不同的。

更定,课下注释解释为:初更开始(课本135页,后又补充: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叫做更定)。教参解释为:凌晨后(教参232页);凌晨时分(教参234页)。

查网上人教版资料,释义都支持教参的解释。请看:

人教课本:定,完了,结束。

人教教参: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6593.htm)

其实,人教版教参本身即有矛盾,前说“‘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又说“竟有人夜深出门”,这又当何理解?

实际上,从文章的内容上看,作者“痴”在“大雪三日”后“看雪”,能在什么时间呢?理论上说,晚上去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是“痴”人啊。在《老残游记》中就有“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的雅兴,《世说新语》中也有“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雪夜访戴”的佳话,对于文人,不可以以“常理”、“常人”的想法去考量,尤其是作者“都说相公痴”,为何不可以以“无我”写“有我”。但从情理上说,于“晚八时”左右似不太可能,毕竟西湖面积并不太大,(余住西湖)坐船赏玩,不需要多长时间(笔者去过),且还要能够看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景色,于此,怎样能看到呢,尤其是“上下一白”?此外,还有一处细节“炉正沸”,试问:如在“十二月”,晚八时,如何能够看到“炉正沸”呢?

如此,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月光”(当时不可能有其它照明设施),有吗?原文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的句子,“崇祯五年”指公元1632年,其时“十二月”当指我国农历腊月。查万年历,公历 1633 年1月10日到2月7日恰为腊月初一至二十九,但已然是崇祯六年,继续查,“崇祯五年”指公元1632年,那就只能是年初了,是年前闰冬月,公历1632年,腊月初一为1月21日,腊月三十为2月19日。故所记时间当如此。有月光的时间,多应为阴历十五前后,故其中2月4日为阴历十五,恰为立春,并五九第九天,有可能是雪后。无奈没有当时西湖天气的记录,无法求证。

另外,对于此句,也有其它版本,如“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区别,“是日,更定矣”,句中的“矣”字的运用,多可能译作“了”,更可能说明是“更声结束了”,

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定”的义项中没有“完了,结束”,反倒有一个“确定”与鲁教版的解释相通。

查《现代汉语词典》,“定更”一词的释义和鲁教版课本课下注释相同。

显然,这两部工具书的释义是支持鲁教版课本的注释的。可是,为什么鲁教版的教参不和课本解释保持同步呢?人教版教材的解释是望文生义,还是另有依据呢?是作者的“痴”情使然,还是编者的当然臆想?是历史的真实亦或是我们的自作聪明?

敬请专家予以解答。

考证六:

教版语文2005年4月第6次印刷的版本中入选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叙事散文《湖心亭看雪》,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拿的意思注释解释为撑、划,这无可厚非。可是2006年5月第10次印刷的版本中将拿字改成了挐,注释中标注它的读音为nú。笔者查阅了古汉语词典挐可以写成拏,但是它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ná,而且它的意思就是撑(船)划(船)。由拿到挐即使是尊重原文创作读音也应为ná而非nú。此是其一。

其二,原来的版本中对更定是这样解释的:凌晨时分。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新的版本中注释改变为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对这个词语的解释到底哪个版本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表格: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如果按照原来的版本更定应该是凌晨时分5点左右,冬天的这个时间天色虽然还有些昏暗,但是天地中的事物在雪的映衬下应该是可以依稀见其轮廓的。这从文中的雪景描写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文中这样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说这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作者的描写很符合这个时间段目之所及的范围。新的版本理解为晚上八点左右,就是初更以后。冬天晚上的这个时间段天色很昏暗了,目之所及的范围很是受限,但是当时可是大雪之后,雪的出现又会削弱这种昏暗,所以看东西时也不至于辨析不清。如此说来两种说法皆可了,可是作者去湖心亭只能是择其中一个时间去的,所以这两者中必存其一,孰是孰非呢?笔者也有些困惑,不过后来在古汉语词典中翻阅了定字的解释,确实有止,停的意思。现在不妨再来看看张岱的性情,他有避世的忧愤和孤傲的情怀。定是选择一个不见别人也不想被别人撞见的时刻来寻找与宇宙天地精神相通的心灵归宿。冬天的晚上八点和凌晨五点哪个时间段更少见人呢?西湖是着名的旅游盛地,不排除游人在晚上八点夜赏西湖的可能,可是在凌晨五点时分,游人出来赏景的可能就微乎其微了吧。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推测这个时间还是梦酣之时啊!只有如张岱这样客居他乡又具脱俗性情的人夜才难寐啊,不然张岱到了湖心亭见到金陵二客后不会借助客的大喜之言来抒发心中的无限欣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是遗世独立的张岱内心极温暖的心声啊!如此说来,原来版本的解释更加符合实情些,也更具人情味些。

以上理解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望同仁不吝指教。

考证七:

古时一夜分五更,晚上八点钟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叫更定。由此可知,凌晨后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另外是对那个论据--就是学生认为凌晨1点天很黑。我觉得这个论据有误,因为课文中只说十二月,没有说是哪一天,那么在有月的夜晚,天色会很亮的。加上山水雪的反光,不用点灯也能看很远的东西。所以,凌晨1点天未必黑。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