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善贾而沽: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驷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循序渐进: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言必有中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言不及义: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一言以蔽之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以直报怨: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