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县(今浙江嘉善市)人,明末散文作家。
魏学洢是明朝一代名臣魏大中的长子,在家乡嘉善县是当地有名的秀才。魏学洢自小聪慧,七岁就能做诗。年少时,魏学洢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居古寺苦读,效法范仲淹寒窗苦读,日夜吟诵。生活清苦而自乐。
成年之后,魏学洢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
魏学洢生性孝顺。据说曾经有一次魏学洢不小心摔下桥,跌断了脚,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知道担心受怕。
此时,明朝天启皇帝明熹宗只顾嬉戏作乐,不理朝政,大权逐渐落在太监头目魏忠贤手里。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专擅朝政,结党树威,屡兴大狱,打击不依附自己的官员,遍置党羽于朝廷和各地方。
魏学洢青年时期,以东林党人为主的文官集团与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进入白热化,而魏学洢父亲魏大中曾任吏部给事中(当今天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任),是文官集团的骨干。
在魏学洢29岁那年的天启四年(1624年),大臣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上疏弹劾当时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的“阉党”头子、太监头目魏忠贤,揭露了魏忠贤的原形。这使魏忠贤及依附其下的干儿义孙们大为恐慌。于是,阉党贼喊捉贼,反诬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第二年魏忠贤假冒皇帝的圣旨,下令逮捕这六人。魏大中在嘉善被捕之时,乡人号哭相送者近万人。
魏大中被捕之时,魏学洢泣血号呼,要随囚车北上。被父亲劝阻后,魏学洢改换姓名装束,秘密跟随,沿途了解父亲的情况。抵达北京后,魏学洢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昼伏夜出,四处求救。但父亲故友旧属慑于魏忠贤的淫威,有的拒不相见,有的则与他相对而泣,无可奈何。魏学洢想以己代父顶罪,也未能如愿。
魏忠贤又矫旨下令对六人严刑拷打,结果六人被迫害致死,死时都是刑伤遍体,几难辨认。当时魏大中才51岁。魏学洢认领了父亲的遗体,日夜啼哭,扶灵还归家乡。
魏大中虽死,但阉党“追赃”并未停止,他们将魏学洢下浙江监狱。魏学洢在家庭遭此大变,痛心疾首,悲愤异常,这一年,魏学洢悲愤而病绝,死时才三十岁。
崇祯皇帝即位后,除杀魏忠贤。魏学洢之弟魏学濂沥血上书,陈述父兄冤死的惨状。魏大中被追谥为“忠节”,魏学洢也被下诏旌表为孝子。
魏学洢大约只活了三十岁左右,一生没做过官。他好学习工于文章,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其中《核舟记》,至今仍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