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次北固山下》新解

http://www.19mini.cn   2011-10-10 来源:中国诗赋网 作者:江建平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另有一个版本《江南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南意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另有一个版本《江南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从整体上看,《次北固山下》抒发的是南旅乡思,而《江南意》则表现的是南行兴致。尽管情调迥然不同,却都能切合题义,自成篇章。哪首好呢?分析比较一下便可知晓。

《江南意》中的“海日生残夜”已经隐含了“东行伺早天”,出现了意义重复。另外“潮平两岸失”的“失”字使用不当,何止是纪晓岚评的有斧凿痕迹,而是根本不能用。试想,因水涨而不见堤岸,那岂不成了水没堤坝的洪灾了吗。这显然不合诗意,所以人们多选用《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当时称最,张说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还认为这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普遍重视。

也正因如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刊行于世的解读提出质疑,并试作新解。

《唐诗鉴赏辞典》和“百度网”搜索出的解释大同小异,为了文字输入便捷,我把网上的译文复制过来,并将《唐诗鉴赏辞典》的不同解释放在一起以便比较。

题意: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次的本义是旅途居止的处所。将“次北固山下”解释为“停泊在北固山下”是可以的。《唐诗鉴赏辞典》对此无解。

诗意:在青山中旅途,在绿水中行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诗鉴赏辞典》鉴赏者霍松林先生解释为“作者要去的路在北固山外”。两相比较,后者好些。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夜还未消去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霍松林先生解释为: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江上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霍松林先生解释为“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要经过洛阳的啊!还是托雁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人吧。

正是诗中最受人称道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两家解释都值得商榷。

由“海日生残夜”认定作者是“连夜行舟的”未免有点武断。题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黎明时船刚到北固山下停泊,另一种是前一天晚上就停船歇宿了。依第一种解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在诗中就显得有点儿不自然了。解释为停泊一夜,黎明时行船较好些。

由“江春入旧年”认定诗中的时间是“冬末春初”或“岁暮腊残”,单从字面望文生义地解释似乎在理,但从诗中所提到的物候用自然常识来分析,其错便昭然了。

“潮平两岸宽”另一首为“潮平两岸失”应是长江高水位季节的景象。立春当属长江的枯水季节,潮平时也不可能出现近乎“两岸无”的水位。

“归雁”指的是北飞的大雁。因为作者不可能见到南飞的雁想起送家书到位于镇江以北的洛阳。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韦应物的《南中咏雁》诗中便有“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的句子。

由此推断,诗中的时节不可能是“冬末春初”或“岁暮腊残”的立春,而应该是三春之后的立夏。

大雁从南方北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飞翔,于春末夏初时分经过镇江。这时候长江流域也进入了雨季(也可能正巧遇上桃花汛),江水上涨,江面宽阔。这样解释便与自然物候相符了。

那么又该如何解释“江春入旧年”呢。应该依照整首诗的意境,对“年”字不必拘泥于时间单位或春节的诠注上。可以解释为:(夏季来临)江上的春天已经成了过去的岁月或过去的时光。

整首诗的意境为:初夏季节,作者乘坐的船停泊在镇江的北固山下过夜。黎明时分,船儿趁着顺风早早架起蓬帆,向山外的客路行进。作者近观滚滚波涛,远望因涨潮而变宽了的江面,想到海上升起的红日即将在江面上出现,感到十分欣喜。这时一阵北归的大雁飞来,不仅让作者意识到春天已经过去,而且引起思乡之情,突发请大雁捎信到洛阳家中的奇想。

本人不揣浅陋,于此献丑,还请方家哂后赐教。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