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不径 (胫)而走
[例句]作为医生,他本想从容地面对死神,不径而走的消息,却一下子把他打入了地狱。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动,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迹。“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
30. 峻 (竣)工
[例句]入秋以后,工程速度明显加快,如材料能跟上,下月即可峻工。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峻”从山,形容山势高而陡,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名句。“竣”从立,立者,不动也,“竣”的本义即停止。这个“立”和事情做完有关。张衡《东京赋》:“千品万官,已事而竣。”“已事”就是完事。“竣”是因为“已事”的缘故。由此,“竣”又引申出完成、结束的义项。“竣工”就是完工,和山势高低无关,当然不能写成“峻工”。
31. 迫不 急(及)待
[例句]接到信后,真是迫不急待,连夜赶到县城,坐等第一班车发车。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成语。迫,义为急迫、紧迫;待,义为等待,此处可指耽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紧迫得来不及等待,即不能再有片刻耽搁。也许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个“急”字,而“急”又和“及”同音,因此“及”字容易误为“急”字。但“迫不急待”在字面上是说不通的。
32. 既 (即)使
[例句]时间只剩下十天了,但既使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要保证完成任务。
[辨析]音近致误。即,音jí,“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和“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既,音jì。“既”也可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如“既生瑜,何生亮”;或者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如“既美观又实用”,“既没有迟到,更没有旷课”;但“既”“使”二字不能成词。比如,在“既使国家获利,又使群众得益”这一句中的“使”是一天独立的动词,和“既”没有意义上的关连。
33. 一如 继(既)往
[例句]尽管发生了这场误会,我们仍将坚守环保工作者应有的立场,一如继往地关心我们的地球。
[辨析]词形纠缠致误。“既往”义为过去、以往。“一如既往”即完全和过去一样。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副词性语素。“继往”见于成语“继往开来”,义为继承前人,继承传统,“继”是接续、连续的意思,动词性语素。“一如继往”这一误例,是成语“一如既往”和“继往开来”相互干扰、相互拼接的产物。
34. 草管 (菅)人命
[例句]封建官吏都能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一个人民法院的法官,怎么能够草管人命呢?
[辨析]形似误读致误。菅,音jiān不读guǎn。“菅”从草,义为野草。所谓“草菅人命”,就是把人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样,任意残杀。语本《大戴礼记?保傅》:“其视杀人若芟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管”从竹,义为竹管或竹管制成的物品,也可泛指管状物。“管窥”“管见”是常用的谦词。管、菅二字字形十分相似,但音、义迥然有别。
35.不落 巢(窠)臼
[例句]意犹帅也。文章应以立意为先,方能不落巢臼,别具神韵。
[辨析]误读致误。窠,音kē,不读cháo。“巢”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窠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窠、巢虽然意思相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36.烩 (脍)炙人口
[例句]那年诗人复出,犹如一块积蓄了巨大能量的煤熊熊燃烧,写出了一批烩炙人口的作品。
[辨析]误读致误。脍,音kuài,不读huì。“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前者指切细的肉,成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者指烤熟的肉:它们被用来指代美味。所谓“脍炙人口”,意思是美妙的诗文传诵一时,如同美味一般,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脍、烩二字有明显不同的形符:“脍”从“月”即肉,而“烩”字从“火”。一个是烹调成品,一个是烹调方法,不是一回事。
37.打腊 (蜡)
[例句]在街的转角处,有一家刚开张的小店,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的是:“汽车打腊”。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腊、蜡均为简化字,两字的区别在形符。“腊”从月,其实这个月是“肉”,因“腊”本是一种祭祀众神的仪式,“月”便是供祭祀用的牺牲。举行腊祭的月份称为腊月。现在夏历十二月为腊月,据考是从秦代沿袭下来的。“蜡”指由动物、植物或矿物产生的一种油质,因虫蜡是一种常见的蜡质,故其字从“虫”。“打蜡”是指在器物上面涂抹蜡质,以达到美观和保护的作用,和“腊祭”无关。
38.死皮 癞(赖)脸
[例句]遇到这种死皮癞脸的纠缠,你千万不要心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呀。
[辨析]音同致误。赖,《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赢也。”故字从“贝”。“贝”即经济,是人的立身之本,故“赖”有依靠义。一旦失去依靠,人会铤而走险,故“无赖”一词可指品行恶劣的人。“死皮赖脸”极言人的不顾廉耻。“癞”为病字头,本义指麻风病或癣、疥等皮肤病。赖、癞两字的区别是:一为品行判断,一为病理判断,自是不能混为一谈。
39.兰 (蓝)天白云
[例句]羊群在静静地吃草,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兰天白云,任思絮随着云朵飘向远方。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兰”本是“蘭”的简化字,指多年生的草木植物兰花。1977年12月2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批示,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兰”又成了“蓝、篮”的简化字,“蓝天白云”据此可以写成“兰天白云”。然而,这一方案因遭到强烈反对,不到一年便停止使用,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明令废止“二简字”。今天,再把“蓝天白云”写作“兰天白云”,“兰”字只能视为别字。
40.鼎立 (力)相助
[例句]去年八月,承兄鼎立相助,让我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大难关。此恩此德,终身难忘。
[辨析]音同致误。鼎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相传夏禹曾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作为传国的重器,鼎于是成了王位、帝业的象征,“定鼎”就是定都,“问鼎”便是觊觎王位。因鼎常见的形制为三足,故三方并峙可称鼎立,《三国演义》便是说的“三国鼎立”的故事。鼎可供“煮牲”,容积巨大,是日用器具中的“庞然大物”,故大力可称“鼎力”,大姓可称“鼎姓”。“鼎力”是对人表示感谢的敬词,误为“鼎立”便无从索解。
41.再接再励(厉)
[辨析] 词义误解致误。“再接再厉”虽然常用于鼓励的场合,但“厉”并不是鼓励的意思。此语出自韩愈、孟效的《斗鸡联句》。全诗长达五十句,斗鸡的壮烈场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孟效有两句是:“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接,交战;砺,磨砺。意即公鸡每次相斗前,都要把嘴磨锋利。后用“再接再砺”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因“厉”可通“砺”,通常写作“再接再厉”。
42.黄梁(粱)美梦
[辨析]形似致误。梁、粱均为形声字,“梁”从木,指桥梁或屋梁;“粱”从米,指谷类中的小米。“黄粱美梦”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枕着道士吕翁的青瓷枕睡觉,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待他一觉醒来,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后用“黄粱美梦”指虚幻的空想,“黄梁”是不能用来做饭的。
43.老俩(两)口
[辨析]误读致误。“俩”是个多音字,通常读liǎng,义为“巧也”,如伎俩;在表示数字时读liǎ,指两个或不多的几个,如姐妹俩、仨瓜俩枣。作为数字用字,“俩”已包含着量词,故后面不能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44.了(瞭)望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一》时作了调整。“了”为明白、知道,如“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瞭”为从高处看。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