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试题。
冬 天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
29.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
答案:(1)儿时的冬天,“我”和家人围着“小洋锅”吃白煮豆腐。(2)在杭州时的一个冬天,“我”与友人游西湖。(3)在台州时,“我”与家人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归纳内容要点)
30.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选择一系列的动词,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浓浓的爱子之情。(从分析父亲形象的角度作答亦可)
(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
答案:承上启下;外边是冬天,而家里是春天,表现出家中的温暖、作者对家的牵挂,以及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
32.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
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答:
答案: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感受:画面一示例:每次放学回家,母亲都在村口迎接我,问寒问暖。我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深切关怀。画面二示例:同学刘兵耐心劝我戒掉了网瘾,是我的一位诤友。可是他随父母去了遥远的南方,我对他怀有无限的思念。画面三示例:一对以贩小菜为生的小夫妻,早出晚归,形影不离,他们是幸福的。
(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2010年益阳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试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33.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余/闻之也/久。
答案:C
(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以致书以观 致:得到 B.录毕,走送之 走: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忧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不同
答案:D
(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于舅家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传一乡秀才观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答案:B
(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6.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
答案:(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像对待宾客一样礼待他的父亲。
(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37.从选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认为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同学有所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
答案示例:学习条件差,如果学习态度好,勤奋刻苦,必将有所成就;反之,虽然学习条件好,天资聪颖,但如果不勤奋努力,也将一事无成(泯然众人)。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0年永州试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试题。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答:
答案:寂寞、孤独、悲凉。
(概括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9.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
(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010年衡阳试题)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