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现行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背影》作为语言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它又是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代表篇目,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本文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中蕴涵的父子深情,理解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为以后阅读同类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挖掘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是一个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识记作家、作品常识;b、学习生字词,理解、积累词语。
(2)能力目标: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b、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本文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自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感知,并对重要词句进行训练;再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学生词语的运用和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录音机,投影仪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及素质教育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语设计:请学生说出父母的关爱中哪一幕最令人感动,由此导入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简介作者和作品,识记有关常识。
(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首先用投影仪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增加学生语言积累。通过听读、自读、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通过找“背影”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重点研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研讨三个问题,通过合作来完成。首先是研读第六段 中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以品析词句的表现力,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然后分析特定背景对表现人物感情的作用。最后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本文不从正面描写父亲姿态神情,而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给人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以“背影”为题,并贯穿全篇,反映父子深情,体现了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四)品味语言。本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几句简短的语言,父亲的话言简意丰,语短情长。通过制订,悉心体察,提高学生鉴赏品位,感受父子深情。
(五)体验与反思。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坦诚叙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曾经有过的不理解与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良苦用心,达成增进学生与父母理解、沟通的目的。通过畅谈学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亲情,珍惜亲情,回报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教师小结:总结文章写法,希望同学们理解天下父母心,珍爱亲情。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