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些诗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李白为什么这么钟爱夸张呢?这大概与他的性格、嗜好、经历、生活地点、信仰等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李白的夸张诗风受其性格决定。李白志向远大,自信心强,狂放不羁。因此他的诗作自然就不同凡响。李白《上李邕》“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以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之类,都说明这一点。
其次,李白的夸张诗风源自于它内心的愤懑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李白的不少诗歌都反映了它对现实的不满。李白一生不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面对这些坎坷、挫折,李白极力夸张,表达内心的愤懑。“白发三千丈”“抽刀断水水更流”,明显方反映了他信心的苦闷、彷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反映了他的自信和对光明前途追求。再加上他的狂傲性格,使得他无所顾忌地表达出内心的思想。
其三,李白的诗风受到当地浪漫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李白说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众所周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风诗歌总集《楚辞》,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流派的最重要源头,李白的诗歌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大面积运用在其作品中。
其四,李白的诗风与其信仰有关。李白是道教的信徒,道家讲出世,向往自由,摆去一切拘束,通过服食药物和身心修炼,最终羽化成仙,进入长生不死的仙境。虔诚的道家信徒李白,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御风而行、俯视山水、遨游天地的想象。《登太白峰》、《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诗歌,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
其五,李白的诗风与其浓厚的侠客思想相关联。李白从小景慕鲁仲连等古代游说之士,早年曾热衷剑术,无论游走何方都剑不离身。魏颢《李翰林集序》有“少任侠”的记载,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也有“少以侠自任”的说法。李白自己的诗中,更有“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话(《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侠客讲究快意恩仇,手起刀落,毫不含糊。杀人未必,但是,放荡不羁的任侠行为一定影响着年轻时候的李白。
其六,李白的诗风与他的生活嗜好饮酒有关。关于李白嗜酒,以及醉态,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有十分生动的描写。嗜酒而且常醉,发为诗歌,必然会有许多酒醉之语。上边引述的《襄阳歌》和《将进酒》等诗中的夸张诗句,明显就是此类话语。关于李白的死,也有史料记载认为是其饮酒大醉坐船捞影溺水而死。
其七,李白的诗风还与他的阅读喜好有关。李白喜欢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李白诗歌中的不少夸张诗句,其实都来自于前人之作:“蚕丛及鱼凫,开过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来源于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以及晋张载的《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一夫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非亲勿居。”“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来源于陶弘景的《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等等。
总之,李白的夸张诗风是有其渊源的。他的坎坷的生活经历,复杂的思想性格,以及他所具有的儒家、道家和游侠多种思想等决定了他的诗作更多地使用夸张手法,呈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