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2009年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19mini.cn   2009-06-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附文言文译文:(于海生译)

  郭原平,字长泰,,生性孝顺,侍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熟习木工,常靠给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干活人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盐菜下饭就算了。(于海生译)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坚持义节补自己吃饱;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父亲丧事办完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把这作为祠堂。每到节日祭祀,就在这里待上数日,心中充满哀思,不喝水不吃饭。为父亲的服丧期满除掉丧服后,不再吃鱼和肉,在母亲面前,有吃的表示,在自己的屋里,未曾胡乱吃。从这到死去,三十多年。高阳许瑶之居住在永兴,不担任建安丞的官职回家,把一斤绵送给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回来又送过去的情形前后有数十次,许瑶之就亲自前往(郭原平的家)说:“今年太寒冷,但是建安的绵好,拿这奉送给您家辈分高的人和辈分低的人罢了。”郭原平才拜谢接受了。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于海生译)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子挖了条水沟。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邻居感到很惭愧,没有人再去他家偷笋。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于海生译)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把这样当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接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贫穷年老,所以才有这赡养之赠,怎么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善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没有一点微薄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于海生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E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