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系统复习与知识整合

http://www.19mini.cn   2009-04-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记叙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
8.记叙中心和详略:
   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

二.中考考点分析:
1.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
(1)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2)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a.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b.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从而归纳中心思想。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事件所包含的意义,宣传的道理,然后归纳中心思想。     
 c.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
 d.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入手。记叙文章的抒情和议论成分,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中,多次赞美白杨树,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抒情成分,就充分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e.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总之,归纳中心思想,要注意尽可能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和写作背景,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代替中心思想。
3、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1)   重点词语:
    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B、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